
對於眼前這幅老照片上正襟危坐🏋🏿♀️、看似“爺孫倆”一起在聚精會神地上課學習的情景🏍,現在華理的年青人,恐怕無法猜出其背後的“真相”了😦。是啊,歲月久遠,瞬間成永恒,它敘說的是半個世紀前發生在我們校園裏的一個真實故事。
1959年9月10日,暑假後開學第一天的上午第一節上課鈴聲剛響,一位全身中式白色衫服穿戴、手持著一把芭蕉扇的長者走進了教室👆🏻,悄悄地在一位系著紅領巾的少年同學旁落座,他就是我校當時的院長🤯、大名鼎鼎的張江樹教授🧒🏼。今天,張院長是來預科班作語文課隨堂聽課的🦣🦶🏼,由於當時兩年製的預科學生要學完三年的高中課程,學習任務非常艱巨✊,而大學裏以前沒有辦過預科,教學計劃是否合理、教材選用是否恰當、學生學習情況怎樣等一系列問題無時不刻牽動著這位院長的心,盡管他工作十分繁忙,年歲也早已過花甲🤹,但他還是要去親自了解、顧問這批特殊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他們健康成長。據稱老院長聽完課後,即刻又去了教務處,詳細詢問了預科班教學工作的計劃和落實情況,有關困擾預科教學環節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不日就得到了妥善解決🤞🏿。對此,預科班全體師生深為感動。
照片上當年的預科班少年👨🏽🚒,現在早已都退休,但他們對老院長和母校的情懷依舊不變。“江山增秀色,桃李艷春光”🤹🏼,是母校、是老院長把他們引向知識的海洋🌛🏃🏻♂️➡️,指明了做人的道理。他們從母校踏上社會後,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