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說明:吳東棣🚚、俞俊棠等在美國學習、考察
上世紀的1978年,繼上年底緊急恢復高考後,迅速擴大派遣品學兼優的研究生和中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留學事宜◀️,又提到了中央有關部門的議事日程。尤其是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同誌在聽取教育部關於清華大學工作匯報時🧑🏼🎓👩🏼🎤,作出了關於擴大增派出國留學人員的指示後,教育部在不到20天內就拿出了《關於加大選派留學生數量的報告》,對出國留學的各種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規劃,並迅速得到了國務院批準。與以往僅派遣少量語言生等不同,這次主要是派遣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生和進修科技生3️⃣,前者在當年剛招收的研究生中選拔,後者主要是優秀的青年骨幹教師和科研人員🍿。一時間,全國高等院校和中科院為之振奮,均在極其短促的時間內進行選拔〰️,組織推薦、考試、政審🏌🏿♂️、體檢和培訓工作。當年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於12月到達美國🏉🧔♀️,趕在了1979年元旦節鄧小平出訪美國之前🍖。其中部分留學生有幸到機場迎接小平同誌並參加了美國總統卡特舉行的歡迎儀式。
由檔案不完全記載,1978年我校原安排4名教師準備出國留學👷🏽♀️,他們是馮仰婕🖥、曹瑾、叢德滋和陳孔常,另有袁渭康、張東山💇🏿♀️、潘孝仁🙋♀️🙅🏿♀️、範如霖🦫、黃頌羽、曾繁友、沈寶欣7位教師也準備於次年出國留學🕞🫁,但在小平同誌批示之後,我校出國留學的名額一下子增加到了37名😰,其中從當年剛錄取的研究生中就選拔了10名學生準備出國深造,如胡福增、林逢凱等。還有戴幹策、吳東棣🧏🏻♀️、趙雪華🪒、徐懋生、朱子彬🔭🦷、周誌豪、周世珪🧝♀️🫛、張成芳、程繼健、汪祖模、史念慈、顏湧捷、高晉生、黃德音👷🏽♀️、鄔行彥、俞俊棠、張慰盛、王郁、吳善良、胡春圃、張鑄勇、周展雲等教師準備派往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加拿大等留學進修。1979年到1981年我校又有33個出國留學名額🗳,還有一批短期進修生等🍈。
回顧30年前我國改革開放之初,迅速增派科技人員出國留學這一重要舉措👨👦👦,不僅使今天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趕上甚至超過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成為可能👨🏿,同時也為現在振興我國的教育事業👨🏻🦳,培養一代又一代年輕有為的各種人才提供了保障📏。我校從一所單科性工科院校發展到今天理、工🫚、文、法、商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與當年我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真做好出國留學人員選派工作,以及一大批留學人員在國外刻苦學習,學成後按時回國🎴,又在以後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忘我地工作、努力拚搏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