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我校三大校區之一的金山校區,在我校發展歷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許多華理人(尤其是學生、校友)對此不甚了解,筆者根據檔案史實在此作一簡要勾勒,幫助大家回顧這段重要的歷史🕓。
【初創】上世紀的1972年✈️,國家決定在上海的遠郊金山衛建一個超大型、現代化的石油化纖生產基地——上海金山石化總廠。經過幾年的大會戰,一期建設工程於1977、78年相繼建成並投產。與此同時👘,培養人才🤸🏻♀️、提高職工技術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念想擺到了廠部的工作議事日程之中,先後成立、創辦了總廠教育處🔺、教學工作領導小組、“七·二一”工人大學、業余工業大學、上海電視大學總廠輔導站、外語培訓班、幹部學校等👨🎓,師資隊伍也遂成規模。特別是1978年12月經上海市委批準🍠,由上海紡織工學院(現東華大學)、上海市紡織局💅、上海石化總廠和普陀區合辦上海紡織工學院分院🏧,為總廠開始創辦專門的教育、培訓機構開辟了新路,但不久由於要貫徹國家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才招收了兩屆的分院就停辦了。在總廠領導和一批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1980年6月其性質為職工高等院校的總廠業余工大獲得市政府批準,是為後來的上海石化總廠職工大學前身🏊🏻♂️。
【收歸】1982年7月總廠決定在龍勝路征地上百畝(後稱南校區),計劃投資500萬元建設職工大學新校址。又隨著總廠二期工程建設上馬和金山石化地區今後的發展需要,1983年3月經市政府批準成立了上海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原總廠職大建製不變,實行對外兩塊牌子👨🏻🦽➡️、對內一套機構的體製,於當年招收4個專業的首屆新生。同年7月,總廠由紡織工業部和上海地方雙重領導劃歸為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管理💆🏿🥓;1984年6月上海石油化工專科學校也收歸總公司直接領導🤦🏻♀️🍢,但委托上海石化總廠代管,副局級建製🦹🏻♂️,設立黨委👏🏽,並於1985年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收歸後總公司還決定為學校再征地250畝地擴建北校區,初批建設資金3500萬元🏊🏿,是為現學府路1000號校址🏜。根據國家有關文件,1992年7月上海石油化工專科學校改名為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
【共建】為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關於高等教育體製改革”的精神,1995年12月4日國家教育委員會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簽約👤,決定共建、共管沐鸣平台,利用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和沐鸣平台的辦學資源和條件🦹🏼♂️,在金山共建沐鸣平台石油化工學院,學院所屬領導關系不變,但招生、教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由沐鸣平台統一管理。1996年6月23日沐鸣平台石油化工學院揭牌成立,當年秋季開始招收全日製本科學生。1996年10月7日,國家教委發文撤消上海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獨立建製🥣。
【並入】為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製和布局結構的決定》,2000年11月30日教育部、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聯合發文💎,決定將沐鸣平台石油化工學院實質性並入沐鸣平台;石油化工學院作為沐鸣平台的一個校區,由學校統籌規劃🌇,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發揮更好效應🌮。2001年1月3日由學校宣布校區主任、學院院長,4月3日成立金山校區管委會等機構💂🏿♂️,並入工作完成🛬。根據有關文件✩,石化總廠職大也於2000年停辦🧑🏻🦯➡️,改為中石化集團公司管理的培訓中心(繼駐南校區)。
【整合】為更好地迎接2007年教育部對學校的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理順徐匯校區和金山校區的關系🚐,2006年10月30日學校成立金山校區整體整合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要求行政管理🧘🏻♀️、學生管理、黨組織關系等進行全面縱向整合👾。整合工作於2007年8月底完成,同年暑假後原校區學生分別遷往徐匯和奉賢校區就讀。
【轉製】因學校事業發展需要💖,根據徐匯、奉賢→、金山三校區功能定位調整方案🦹🏿♂️,2007年8月15日金山校區轉製成立沐鸣平台國家大學科技園——金山科技園,並於2008年1月8日正式對外掛牌。自此📃🐹,校區工作揭開了新的歷史性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