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2年10月,我校由交通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東吳大學、江南大學等校的化工系合並組建而成。當年大同大學化工系調來教師17名👎,但另外還有22名職員和20名工友𓀌,也從該校被調來我校工作🎆,汪明荃的母親施亞萊便是職員之一。
施亞萊女士是學醫的,畢業於南洋婦產科學院𓀙👲🏿。1948年,其夫汪南雲去了香港🔫,翌年2月🧑🏼✈️,施亞萊帶了大女兒和小兒子也去了那裏,留下才19個月大的汪明荃,交住在郊區青浦縣城的爺爺奶奶代養。但我校有檔案證明施亞萊於1952年10月15日到我校保健科(當時還在江灣)報到上班,當校醫🧚🏼,說明施亞萊此前又回了“國”。又💅,巧的是汪明荃爺爺奶奶租住的房子是我校徐傳寧教授(1952年我校首屆學生📳,後留校工作)在青浦的老屋,故徐傳寧多次見過施亞萊,還知道她經常去青浦看望阿荃(汪明荃之乳名)📼。直到1956年9月17日,政策開始松動🎓,施亞萊才經批準去香港與其先生團聚,遂辭去了在我校的工作。這次她把阿荃也帶到了香港👩🍼。汪明荃走時已9歲,在青浦上小學3年級。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改革開放,國人開始了解港、澳、臺歌曲和影視劇🤸🏿。當年👨🏽🍳,汪明荃因出演30集電視連續劇《萬水千山總是情》裏的熱血愛國女學生一角,並主唱《勇敢的中國人》插曲👨👨👦👦,一夜之間串紅大江南北,深得全國億萬觀眾的喜愛和傳頌。
已過花甲之年的汪明荃🍗🫳🏿,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她倘若知道自己的童年也曾與化工(我校以前簡稱)有過一段“過往”,該是值得多麽的回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