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說明1:秦山核電廠(一期)反應堆主廠房

圖片說明2😮:秦山核電廠(一期)3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
“728”工程👩🏻🦯➡️,知道這個名稱的人很少。但秦山核電廠卻家喻戶曉🤚🏽,它是被譽為“國之光榮”的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廠🚓,是我國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裏程碑。它的建成,使我國成了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主設計🫡、自主建造核電廠的國家🤾🏿🤿。
那麽👃🏻,“728”工程與秦山核電廠之間是什麽關系🔨🐨?我校又在其中扮演過什麽角色?
繼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相繼在西部茫茫的戈壁灘上試爆成功後👨🌾,黨中央和科學家們又把眼光轉向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核動力電站的建設上(之前的1954年,蘇聯已建成了世界上首座核電站——澳布靈斯克核電站)。1969年底,來自上海市委的一份緊急報告中稱⏯:“上海是我國命脈產業的基地,由於少煤缺電✍🏼,許多工廠面臨停產🧜🏻♀️,更有新辦的工廠不敢開工建設📩🚋,上海運輸能力已承載不了更多的運載任務👳🏻,僅用煤一項就占用了上海海上運輸能力和鐵路運輸能力的一半還多……”這份報告,引起了中央有關領導的高度關註👏🏿。
1970年2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國務院有關會上指出:“上海的工業產值占全國的六分之一,但你們既沒有石油🎽,也沒有煤炭🫰🏻,從長遠看👟,要解決能源問題還要靠你們自己🐉,國外都在搞核電站,你們回去研究一下,寫個報告上來🪭,我支持你們🙍🏿♂️!”並批示道:“二機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和平利用核能,搞核電站。”不久,上海方面正式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籌建核電站的報告。
經過工廠🏓、大專院校、研究單位🏢、設計院等20多個單位的3個多月的緊張準備,上海要試製2.5萬千瓦核電站的初步設想經二機部審查、修改後基本確定💂。1970年6月16日,上海市革委會科學技術組會同工宣隊一辦、三辦、工交組和警備區召集機電一局、儀表局🤜🏿、冶金局🙅、化工局、華東電業局🧑🏽🚒、教育局、上海交大、復旦、華東化工學院、熱工儀表所等單位有關同誌開會𓀌,擬定了成立核電站建設工程(對外統一稱“728”工程👬🏼,取意周總理批示之日)領導小組🐈☝🏻,準備以“大會戰”的形式建設此項工程🐆。會戰單位有:上海鍋爐廠、汽輪機廠、電機廠🧨、閔行發電廠、先鋒電機廠🐽、躍龍化工廠、化工機修總廠、上海碳素廠、上海試劑廠、自動化儀表一廠🧪、復旦大學、交通大學、華東化工學院👟、同濟大學、上海原子核所、有機所、熱工儀表所🪴、材料所、工程物理所、鋼鐵研究所🎲、情報所🌳、工業衛生研究所🧔🏽♀️、華東電力設計院等,並給每個單位分配了大會戰的具體任務🏌🏿。我校與原子核所🧖♂️、躍龍化工廠、復旦大學等負責核電站的後處理系統工程研究任務🎖🪇。7月16日,“728”工程領導小組成員經市革委會批準產生🏉,我校由肖亮城同誌出任🧑🏻🦼➡️🏄♂️。
8月12日,“728”工程第一批任務下達,我校主要承擔熔鹽參數的測定💃🤷♀️、輻照試驗🤸♀️,氟化鈹𓀖、氟化鋰、四氟化釷👨🦯、四氟化鈾的製備,活性區鈾鹽純化🌱😤,以及熔鹽純化工藝🧑🏻🦰💃、設備等的研究。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728”工程科研組,抽調部分教師和外單位相關人員集中攻關,主要工作在原二無大樓內秘密進行🕵️♀️,部分工作還要到外單位去做,如上海試劑三廠、躍龍化工廠等🏪。所有研究經費統一由上面下撥👨🍳,參加會戰的教師要有過硬的政治條件🥰💯,還臨時成立了黨組織機構🧑🔧。我校當年參加會戰的教師有曹瑾、金國樵🥵、吳添榮、徐君鎬、吳樹森、呂瑞東🤽🏽♂️、陸耀南、宦全根、陳德康、王家賢、邱康華🔛、胡國傳等18人。
12月15日,周總理聽取了上海“728”工程領導小組的匯報後強調說:“為什麽叫你們上海搞核電站🪶?你們缺乏能源資源,發展核電站是一條最好的出路。上海的科技力量強,工人技術水平高,克服困難的能力也強。你們要同各方面團結協作🥥,把我國的第一座核電站搞上去。”並提出了搞核電站要貫徹“安全👷🏻♀️、適用、經濟、自力更生”的方針。至此,“728”工程在上海各參戰單位全面鋪開。
由於原來設計要搞的是技術上最為先進的熔鹽核反應堆即增殖堆,但實際試驗中遇到很多技術上的難題🙋🏿♀️。1973年初,經二機部和中央專門委員會批準🙋♂️🍓,同意改搞壓水核反應堆,主要工作放在上海原子核所進行🥅,且投資經費上千萬元,建了3000平方米的試驗基地,繼續“728”工程建設🌜。5月22日,我校“728”工程科研組不再承擔會戰任務,有關人員成立輻射化工科研組🤸🏽♂️,從事明膠輻射接枝和乙丙橡膠輻射聚合等研究工作。但我校四川分院的許誌立等數人旋於1974年2月11日奉命調入“728”工程🐌,繼續參與會戰工作。
在數以千計的科研🧑🧑🧒🧒、工程技術人員歷經10多年的大會戰攻關後🚣♂️,核電站建設的關鍵技術和工程設計任務等基本奠定🧑🏽⚕️。1982年上海向中央上報了《728核電站開展工程建設的可行性報告》🤦🏼♀️,經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國防科工委聯合審查後,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12億元,廠址選在浙江省海鹽縣秦山鎮的雙龍崗,電站定名為秦山核電廠。1985年3月20日8️⃣,秦山核電廠正式開工建設,1991年12月15日,30萬千瓦核動力發電機組並網發電,結束了我國大陸無核電廠的歷史,實現了國人也能使用上核電的夢想。
據了解💂🏼♀️👩🏼⚕️,當年秦山腳下參與核電廠建設的隊伍中,到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的早年畢業於我校的二無校友,他們與他們的老師一樣🧝♂️,為我國的核電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附註:①上海“728”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市革委會一辦王樂三、市革委會工交組高崇智👩🏿、上海警備區李彬山、機電一局革委會蔣濤、華東電業局革委會於康❤️🔥、教育局革委會宋雨亭、化工局革委會茅守臣🦸🏻、冶金局革委會劉朝斌、上海交通大學革委會劉長雲、復旦大學革委會李長寶、華東化工學院革委會肖亮城、上海原子核所吳桂剛👊🏼,市革委會主任馬天水為組長🏌️♀️、許言為副組長(具體負責人)𓀆;常設機構為會戰辦公室🈚️📶,負責工程日常工作,內設總體組、政工組🛃、後勤組🐬。辦公室最早設在永嘉路上🤾🏿♂️,後轉至漕河涇虹漕路29號⚠️。②1974年3月31日,周總理要求二機部所屬院所和各高校(如當初的北航)等調派人力支援上海“728”工程,由於這部分人不像上海搞會戰的均有各自的單位💈,故後來他們都作為駐紮在漕河涇的七二八工程研究設計院的主力🙎🏽♂️,是為現在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前身⛔。③秦山核電廠開建後,其大本營仍然設在漕河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