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廳[2004]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了深入貫徹“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落實科學的發展觀👮🏼🧎🏻♀️,進一步加強國家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指導🚣🏽♀️,根據近年來開展教學評估工作的實踐和研究,我部對2002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進行了修訂,現將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你們運用評估工作積極地推動學校的教學改革和建設,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本次印發的評估方案適用於各類普通高等學校🧑🏼🍼。本方案對醫藥等科類高等學校在部分指標上有特殊要求,具體標準將另行通知🏘🧏🏻。今年下半年開始被評估的學校,要依據本方案搞好自評工作〰️,並及時將評建工作的進展情況報告我部高等教育司。
附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
教育部辦公廳
二○○四年八月十二日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
水 平 評 估 方 案
(試 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目 錄
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和等級標準
三、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及其標準
四、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有關說明
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1.辦學指導思想 | 1.1 學校定位 1.2 辦學思路 |
2.師資隊伍 | 2.1 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2.2 主講教師 |
3.教學條件與利用 | 3.1 教學基本設施 3.2 教學經費 |
4.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 | 4.1 專業 4.2 課程 4.3 實踐教學 |
5.教學管理 | 5.1 管理隊伍 5.2 質量控製 |
6.學風 | 6.1 教師風範 6.2 學習風氣 |
7.教學效果 | 7.1 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 7.2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7.3 思想道德修養 7.4 體育 7.5 社會聲譽 7.6 就業 |
特色項目 | |
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和等級標準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主 要 觀測點 | 參考 權重 | 等 級 標 準 | 備 註 |
A | C |
辦學指導思想 | 1.1 學校定位 | ● 學校的定位與規劃[註1] | 1.0 | 定位準確,學校發展規劃科學合理👨👩👦👦,並有效實施 | 定位基本準確🤘🏼,有學校發展規劃🎖🥞,並付諸實施 | [註1] 學校規劃包括學校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校園建設規劃。 |
1.2 辦學思路 | ● 教育思想觀念 ● 教學中心地位 | 0.5 0.5 | 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辦學思路明確,質量意識強 一貫重視本科教學,能正確處理教學與學校其它工作的關系 | 註重先進教育思想觀念的學習與研究🧏♂️,辦學思路清晰🧕🏿,有質量意識 重視本科教學,基本能正確處理教學與學校其它工作的關系,第一責任人責任明確 | |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主 要 觀測點 | 參考 權重 | 等 級 標 準 | 備 註 |
A | C |
師 資 隊 伍 | 2.1 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 ● 生師比[註2] ● 整體結構狀態 [註3]與發展趨勢 ● 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 | 0.3 0.4 0.3 | 比附表中合格規定值至少低2🌌,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結構合理🤸🏽♂️,發展趨勢好 ≥50% | 符合附表中合格的規定 結構基本合理 30%~40% | [註2] 生師比的計算方法參見附表說明,其中專任教師是指具有教師資格、專門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 [註3] 分析師資結構中的師資指學校在編的具有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 |
2.2 主講教師 | ● 主講教師資格 ● 教授🎬、副教授 上課情況 ● 教學水平 | 0.3 0.3 0.4 | 符合崗位資格[註4]的教師≥95% 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內均曾為本科生授課 教學水平高,科研促進教學成效明顯 | 符合崗位資格的教師達85%~90% 55歲(含)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學年95%以上為本科生授課 教學過程規範🫐,能保證教學質量 | [註4] 符合崗位資格是指🙍♀️💹:主講教師具有講師及以上職務或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通過崗前培訓並取得合格證的教師。 |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主 要 觀測點 | 參考 權重 | 等 級 標 準 | 備 註 |
A | C |
教 學 條 件 與 利 用 | 3.1 教學基本設施 | ● 校舍狀況 ● 實驗室🖐🏿、實習 基地狀況 ● 圖書館狀況 ● 校園網建設 狀況 ● 運動場及體 育設施 | 0.2 0.2 0.2 0.2 0.2 | 各類功能的教室齊備,很好地滿足教學需要😓;其它相關校舍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各類功能的教學實驗室配備完善,設備先進,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養中能發揮較好作用;校內外實習基地完善👰🏽,設施能滿足因材施教的實踐教學要求 管理手段先進🐤,圖書館使用效果好 建設水平高,運行良好👨🏻🌾,在本科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運動場及體育設施(含室內體育場所)滿足人才培養需要;有專項訓練場地或設施[註7] |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臺數、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座位數(個)達到附表的合格規定🧑🏿🏭,教室↖️、實驗室🧑✈️、實習場所和附屬用房面積以及其它相關校舍基本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實驗室↘️、實習場所的配置能滿足教學基本要求;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註5]值及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達到附表中的合格規定 生均圖書和生均年進書量(冊)[註6]達到附表要求 在本科教學中發揮了作用 有室內體育場所🤢,生均運動場面積≥3平方米🧰,設施基本齊全 | [註5]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是指單價高於800元的儀器設備👨🦽。 [註6] 生均圖書和生均年進書量(冊)包括校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的圖書🦶🏻🌀。 [註7] 有專項訓練場地和設施指:有符合學校特點的專項訓練或代表隊的體育設施🌂🔫。 |
教 學 條 件 與 利 用 (續) | 3.2 教學經費 | ● 四項經費[註8]占學費收入的比例 ● 生均四項經費 增長情況 | 0.6 0.4 | ≥25%,較好地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持續增長 | 20%~23%,基本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持平 | [註8] 四項經費包括本專科業務費🍷、教學差旅費🙌🏼、體育維持費、教學儀器設備維修費。 |
專 業 建 設 與 教 學 改 革 | 4.1 專業 | ● 專業結構與 布局 ● 培養方案 | 0.5 0.5 | 專業總體布局與結構合理,有與重點學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響的優勢專業;新辦專業的設置滿足社會需要,具有學科基礎,教學條件好🌠🧰,教學質量有保證,學生滿意 培養方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體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利於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提高🕣,有利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執行情況好 | 專業總體布局與結構基本合理;新辦專業[註9]設置適應社會需要,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基本符合要求 培養方案基本反映培養目標的要求,執行情況較好 | [註9] 新辦專業是指畢業生不足3屆的專業🚲。 |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主 要 觀測點 | 參考 權重 | 等 級 標 準 | 備 註 |
A | C |
專 業 建 設 與 教 學 改 革 (續) | 4.2 課程 | ● 教學內容與課 程體系改革 ● 教材建設與 選用 ● 教學方法與 手段改革 ● 雙語教學 | 0.3 0.3 0.3 0.1 | 總體思路清晰🎊,具體計劃和配套措施有力,執行良好🚶🏻♀️➡️,改革成效顯著🤛🏼,有一定數量的獲省部級(含)以上成果獎勵(包括教學成果獎🧒、精品課程等)[註10] 有科學的教材選用和評估製度,執行嚴格,教材選用整體水平高⛹🏻,使用效果好;針對本校的優勢學科,有重點支持特色教材編寫的規劃和措施,成效好🧖🏻♂️,有一定數量的獲省部級(含)以上獎勵的教材 積極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成效顯著🎍;必修課應用多媒體授課[註11]的課時不低於15%,有一定數量自行研製開發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好 有實施雙語教學的激勵措施和政策🏋🏽♀️;適宜的專業特別是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金融👨🔬、法律等雙語授課課程比例[註12]≥10%🚴🏿,教學效果較好🈺;其它專業能積極實施雙語教學 | 有思路、計劃和措施,有一定成效 有科學的教材選用和評估製度,主幹課程選用同行公認的優秀教材,並註意選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特別是理工類🙅🏼♀️、財經政法和農林類專業) 註意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多媒體教學技術有一定使用面 重視並積極實施雙語教學;雙語授課課程達到一定比例 | [註10] 省部級(含)以上成果獎勵是指近兩次評獎中獲獎的成果。 [註11] 多媒體授課是指利用多媒體技術授課。多媒體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等信息的技術。 [註12]用雙語授課課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並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課時的50%及以上的課程(外語課除外);雙語授課比例是指開設雙語教學的課程數占相關專業開設課程總門數的比例。 |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主 要 觀測點 | 參考 權重 | 等 級 標 準 | 備 註 |
A | C |
專 業 建 設 與 教 學 改 革 (續) | 4.3 實踐教學 | ●實習和實訓 ● 實踐教學內容 與體系 ● 綜合性🥢、設計 性實驗[註13] ● 實驗室開放 | 0.4 0.3 0.2 0.1 | 時間有保證、措施完善🤽🏿♀️、效果好 註意內容更新,體系設計科學合理,符合培養目標要求,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參加科研和創新活動,效果好 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有實驗課程總數的比例≥80%,效果好 實驗室開放[註14]時間長,開放範圍及覆蓋面廣,效果好 | 時間有保證、措施得力🤶、效果較好 基本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實驗開出率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90% 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有實驗的課程總數的比例達50%~60%,效果較好 有開放性實驗室,有一定效果 | [註13] 設計性實驗是指給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條件🤰🏼,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並加以實現的實驗;綜合性實驗是指實驗內容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課程知識的實驗。 [註14] 實驗室開放包括開放的範圍、時間、內容👰🏽♂️👉🏽、對學生的覆蓋面等。其中開放的範圍包括科研(專業)實驗室。 |
教 學 管 理 | 5.1 管理隊伍[註15] | ● 結構與素質 ● 教學管理及其 改革的研究與 實踐成果 [註16] | 0.6 0.4 | 結構合理,隊伍穩定,素質高,服務意識強 研究與實踐成果顯著👩👧👦,研究成果對教學改革起到促進作用 | 結構基本合理,素質較高 鼓勵教育研究,有一定數量的研究實踐成果 | [註15] 教學管理隊伍包括學校分管教學的校長、教務處等專職教學管理人員、系(院🦽、部)分管教學的主任、教學秘書等教學管理人員♋️。 [註16] 研究與實踐成果是指教學管理調研或咨詢報告、論文、專著等♠️。 |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主 要 觀測點 | 參考 權重 | 等 級 標 準 | 備 註 |
A | C |
教 學 管 理 (續) | 5.2 質量控製 | ● 教學規章製度 的建設與執行 ● 各主要教學環 節的質量標準 ● 教學質量監控 | 0.3 0.3 0.4 | 管理製度健全👨🏽🌾,執行嚴格,效果顯著 質量標準完善🧏🏿♀️、合理,體現學校的水平和地位🌳,執行嚴格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註17]科學、完善🧑🏼🚀,運行有效,成效顯著(特別是對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質量有得力的監控措施且執行情況良好) | 管理製度基本健全,執行較為嚴格🚻,效果明顯 質量標準基本建立,執行嚴格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初步形成(對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質量有監控措施),執行情況較好 | [註17]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包括目標的確定🐟🧝🏼♂️、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分析(統計與測量)🫄🏽🏃➡️、評估、信息反饋、調控等環節😝。 |
學 風 | 6.1 教師風範 | ● 教師的師德修 養和敬業精神 | 1.0 | 學校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嚴格履行崗位責任,嚴謹治學,從嚴執教🚣🏿,教書育人 | 教師履行崗位責任,從嚴執教,教書育人 | |
6.2 學習風氣 | ● 學生遵守校紀 校規的情況 ● 學風建設和調 動學生學習積 極性的措施與 效果 ● 課外科技文化 活動 | 0.3 0.3 0.4 | 自覺遵守校紀校規,考風優良 措施得力,效果好 校園課外科技文化活動豐富活躍,多數學生積極參與,效果好 | 能遵守校紀校規👩🏻🏭,考風良好 有措施,效果較好 有一定的參加人數和活動效果 | |
一級 指標 | 二級 指標 | 主 要 觀測點 | 參考 權重 | 等 級 標 準 | 備 註 |
A | C |
教 學 效 果 | 7.1 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 | ● 學生基本理論 與基本技能的 實際水平 ● 學生的創新精 神與實踐能力 | 0.7 0.3 | 水平高 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有較多的研究實踐成果和省部級(含)以上獎勵 | 合格 學生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一定的研究實踐成果和省部級(含)以上獎勵 | |
7.2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 ● 選題的性質、 難度、份量🥷🏽、 綜合訓練等 情況 ● 論文或設計 質量 | 0.5 0.5 | 結合實際,全面反映培養目標要求 質量好 | 結合實際🙅🏻,基本符合培養目標要求 論文或設計規範,質量合格 | |
7.3 思想政治道德修養 | ● 學生思想道德 素養與文化👩🏼⚕️、心 理素質 | 1.0 | 措施完善、有效,學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好,心理健康 | 措施得力,學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質較好👂🏼,心理健康 | |
7.4 體育 | ● 體育 | 1.0 |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97%🕺;群眾性體育和競技體育開展得好 |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95%~96%;重視群眾性體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 |
7.5 社會聲譽 | ● 生源 ● 社會評價 | 0.6 0.4 | 生源好 社會評價好 | 生源較好 社會評價較好 | |
7.6 就業 | ● 就業情況 | 1.0 | 應屆畢業生的年底就業率≥80%,就業工作措施得力、效果好 | 應屆畢業生的年底就業率達60%~70%,就業工作有措施、效果較好 | |
特色項目 | [註18] 特色是指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澱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於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並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得到公認🥄。特色可體現在不同方面:如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製度🦸🏼♂️、運行機製;教育模式🍿©️、人才特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改中的重點問題等方面⏰。 |
三、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及其標準
(一)評估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其標準如下:
優秀: A≥15,C≤3🚊,(其中重要項目A≥9,C≤1)🍻,D=0,特色鮮明。
良好🔖: A+B≥15🌚,(其中重要項目A+B≥9⭐️,D=0)💻🏊🏽♀️,D≤1;有特色項目。
合格🫄🏽: D≤3,(其中重要項目D≤1)👫。
(二)本方案二級指標共19項🤾🏿♂️。其中重要指標(黑體字)11項,一般指標8項。二級指標的評估等級分為A🆑🤵🏻、B、C、D四級,評估標準給出A🦸🏻♂️、C兩級,介於A、C級之間的為B級🏊🏽♂️,低於C級的為D級🟨。
四🚛、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有關說明
(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為依據🪁,貫徹“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通過水平評估進一步加強國家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與指導,促使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重視和支持高等學校的教學工作🎂,促進學校自覺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按照教育規律進一步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二)評估方案努力體現國家的教育方針及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反映各類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規律及現階段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走勢與發展方向🕵🏽♀️,特別強調“三個符合度”🦪,鼓勵學校從實際出發🫴,辦出特色。
(三)本方案適用於各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根據分類指導原則,本方案的部分指標和標準對醫藥等科類高等學校有特殊要求的將另做補充說明。
(四)附表
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合格標準 [摘自教育部教發[2004]2號文]
學校類別 指 標 | 綜合🧔🏽♀️🧝♂️、師範🙌🏿、 民族 院校 | 工科👩🏻✈️🧖🏽♀️、農𓀌、 林 院校 | 語文、財經 政法 院校 | 醫學 院校 | 體育 院校 | 藝術 院校 |
生師比 | 18 | 18 | 18 | 16 | 11 | 11 |
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 (平方米/生) | 14 | 16 | 9 | 16 | 22 | 18 |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 值(元/生) | 5000 | 5000 | 3000 | 5000 | 4000 | 4000 |
生均圖書(冊/生) | 100 | 80 | 100 | 80 | 70 | 80 |
具有高級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生均占地面積 (平方米/生) | 54 | 59 | 54 | 59 | 88 | 88 |
生均宿舍面積 (平方米/生) | 6.5 | 6.5 | 6.5 | 6.5 | 6.5 | 6.5 |
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臺數(臺)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個) | 7 | 7 | 7 | 7 | 7 | 7 |
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生均年進書量(冊) | 4 | 3 | 4 | 3 | 3 | 4 |
本合格標準備註說明:
① 聘請校外教師經折算後計入教師總數,原則上聘請校外教師數不超過專任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
② 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億元的高校🦸♀️,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超過1000萬元🏇🏿,該項指標即為合格🏟。
③ 凡折合在校生數超過30000人的高校🧝🏼♀️,當年進書量超過9萬冊,該項指標即為合格。
④ 凡生師比指標不高於表中數值,且其它指標不低於表中數值的學校為合格學校⏰。
⑤ 辦學條件指標測算辦法:
⑴ 折合在校生數=普通本🙇🏽、專科(高職)生數+碩士生數×1.5+博士生數×2+留學生數×3+預科生數+進修生數+成人脫產班學生數+夜大(業余)學生數×0.3+函授生數×0.1
⑵ 全日製在校生數=普通本、專科(高職)生數+碩士生數+博士生數+留學生數+預科生數+成人脫產班學生數+進修生數
⑶ 生師比=折合在校生數/教師總數(教師總數=專任教師數+聘請校外教師數×0.5)
⑷ 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數/專任教師數
⑸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全日製在校生數
⑹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折合在校生數
⑺ 生均圖書=圖書總數/折合在校生數
⑻ 具有高級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具有副高級以上職務的專任教師數/專任教師數
⑼ 生均占地面積=占地面積/全日製在校生數
⑽ 生均學生宿舍面積=學生宿舍面積/全日製在校生數
⑾ 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臺數=(教學用計算機臺數/全日製在校生數)*100
⑿ 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數/全日製在校生數)*100
⒀ 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當年新增教學儀器設備值)
⒁ 生均年進書量=當年新增圖書量/折合在校生數
※ 進修生數指進修及培訓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學生數。
※ 電子類圖書、附屬醫院臨床教學人員已在相關指標的定量中予以考慮🙏,測算時均不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