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我校在江灣政法路195號同濟大學理學院校址上創建🙍♂️,但由於在那裏待了不到兩年就搬來梅隴校址辦學了🫱🏿,以及當時學校方面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故大半個世紀以來🩰,絕大部分師生、校友對我校的“出生地”印象模糊🫎🙏🏼。
近日🧑🏽🦰,檔案人員從市民陸晨虹先生手中覓到幾張江灣校址的老照片,經比對已有的一些藏品以及聯系了幾位建校元老核實後,有關江灣校址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細節得到進一步確認。
一、同濟大學理學院原址為日軍侵華期間所建的第七國民小學,置門牌於協議路(現政法路)1號。由於平昌街兩側多有日本僑民(居民點),故習慣上稱該學校在平昌街👨🏽🎨。

圖片說明🫲🏼:華東化工學院江灣校址位置圖

圖片說明:華東化工學院江灣校址現在的位置
二、連著日本國民第七小學教學樓有一個約莫六七層樓高的崗樓🧑🧑🧒🧒,一則校方用以瞭望附近的“敵情”(防禦學校受到突然襲擊)🧑🏼🦰,二則作為標誌性建築🌔🧑🏻🤝🧑🏻,便於日本空軍辨別方向〽️,使飛機安全起降於江灣機場。另外,小學進門西側有一個較為龐大的建築物🍓,是為該校大禮堂,1952年10月25日我校(時為華東化工學院)開學典禮就是在此舉行的。

圖片說明:江灣校址教學樓-崗樓

圖片說明🐏:建造中的日本國民第七小學(左側為大禮堂👩❤️👨, 1930年代)
三🛑💁🏻♂️、據建校元老回憶,當時這所學校的建築還是很考究的👵,教室的窗戶很大,采光而通風,且已經用上了當時還很少見的鋼窗,屋頂多為斜坡尖頂🈚️,樓上👬🏼🙇🏽♀️、樓下均是木頭地板,冬暖夏涼。從本次收集到的照片⏬,也能看到整個學校有較高的圍墻,但上端卻有裝飾孔👿,設計頗費用心。還有👃🛸,為了豐富小學生課間活動,校園內建造了一座磚混結構的“斜卸梯”供孩子們玩耍💁🏽♀️。

圖片說明🐿:我校女生在校園內的宿舍前合影

圖片說明🧑🏻🔧🍼:建造中的日本國民第七小學-圍墻、崗樓(1930 年代)

圖片說明🏃🏻♀️➡️♠️:我校女生在校園內的“斜卸梯”上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