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工作在社會中發揮著保存文化財富的重要作用,作為檔案工作主體的檔案工作者,其保管者的社會角色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確定🧔🏽♂️。從歷史上看,社會對於檔案工作者作用、地位的肯定也有利於其角色扮演。新時期為適應信息化的要求,檔案工作者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抓住機遇做好社會角色的轉變。
一👨🏿🦳、社會角色的概念及與社會地位的關系
“角色”本指表演的人化妝打扮後扮演的戲中人物📀,美國社會學家喬治·米勒認為🙎🏻,社會是一個大舞臺,社會中的人就是他所扮演的各種角色的總和🤐。中國著名社會學家鄭杭生認為🪻,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行為規範與模式,是人們對某種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發展⛈,行為主體對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確定,並按照角色期望的要求🤾🏿♀️,逐漸縮小角色距離,形成穩定的職業群體或組織⛹️🪽,建設有條不紊的社會秩序🤷♂️。所以📺,社會角色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社會角色是一套行為規範,即社會對特定地位的人做出的權利及相關義務的規定;其二,社會角色是一套行為期望,社會希望具有特定社會地位的人按照相應的行為規範模式辦事♻。
社會地位是指群體成員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特定位置或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發生關系時的社會位置🧑🏼🌾,是社會關系網中的紐帶。擁有一定的地位,就享有該地位賦予的權利👰🏽♀️🤛🏼,承擔該地位要求的義務,這些由社會地位所決定的權利和義務規範在實際生活中由個人表現出來就產生了角色,所以說沒有地位,角色也就無從談起,社會地位是社會角色的基礎和內在依據,角色是地位外在的、動態的表現形式,即一般情況下社會地位的特征、高低等性質總是通過社會成員所承擔的角色表現出來的,但社會角色與地位有時並不完全一致,當社會規範與行為期望沒有實現時,社會角色產生落差🟣,與社會地位的高低可能不符。
二、我國檔案工作者社會角色的演變
檔案工作者是長期穩定地從事檔案工作的職業群體,由於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檔案工作者的社會地位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保管者的角色形象逐漸確定,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一)商至春秋時期
商朝是我國有正式文字可考的歷史開端,甲骨檔案就是由當時的檔案工作者——史官在日常占蔔活動中形成並掌管的,史官成為神權代言人,是當時最高的知識分子,社會地位顯赫。
西周史官的神權地位已有所下降💘,但仍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同樣🐲,他們知識淵博👨🚀,參與大政👨🏼✈️,官職顯貴,是王朝的高級知識分子🧘🏼,周朝實行世襲官製,形成知識襲斷的局面🥷🏼。
春秋初期各國的史官地位仍然顯貴🚵🏽♀️。他們繼承西周的傳統🧑🏻🦱,保管重要的檔案典籍🌹,主要職任就是記註本國大事,參政議政,統稱為“百國春秋”。
在中央集權統治還未實現的這一時期,檔案工作與神權🧔🏻♀️、王權相結合,檔案工作者主要扮演檔案文化保管者的社會角色並發揮資政決策的重要作用,成為文化的壟斷者🙆🏻♂️。
(二)秦至宋元時期
秦時史官逐漸成為專管文史星歷的普通官吏,脫離了國家事務,退居為次要的專掌記註和典守檔案的專職保管官員😡,走向檔案職業的專職化階段,地位已不如前🙇🏽。
自漢起至宋元👨👨👧,文書檔案官吏出現了兩個層次的分化:一部分是部分內朝和中央機關主管文檔的官員👸🏼,即“官”這一層次,他們有品秩,出納王命章奏🍮,故位尊地要🧑🏽🎓;另一部分是大多數的一般掌管人員🗄,即“吏”這一層次,具體掌管文書檔案的書吏,逐漸從官員群體中分離出來👩🏿⚕️,成為不入流品🧑🏻🎓、地位低下的胥吏,但實際上承擔各級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務。
在中央集權逐步加強的這一時期,檔案工作者文化壟斷的局面被打破🏄🏼♂️,地位下降🖖,但社會角色的扮演日益完善,在扮演保管者角色的基礎上🌸,高級文書官吏延續、擴展歷史文明,成為中國優秀檔案文化的傳播者並開始有意識地組織檔案編研工作🌇🦋。
(三)明清至民國時期
明清時期🧒🏻,檔案工作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發展,高級文書官員已經脫離檔案的實體管理工作,由書吏進行日常文書檔案的整理和收貯工作,地位較低🫳🏻,清末有“老吏抱案死”的說法。
清末至民國時期,由於政權的更迭和外來的侵略,珍貴的檔案典籍在戰亂中被掠奪、損壞✳️、丟失🦓,檔案工作人員沒有規範的管理製度和要求,在時代的洪流中坎坷前進。
這一時期盡管大部分檔案工作者地位較低,但其職業特征業已顯著,社會角色的扮演日臻成熟。檔案工作者不僅註重保管庫房及條件的改善✅,更註重檔案文化的開發和傳播,由於統治者對編研工作的重視和明清學者對檔案文化的研究,客觀上完善了檔案工作者開發者和傳播者角色的扮演。
三、信息時代檔案工作者社會角色的轉向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檔案界進行了全國檔案領導體製改革,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並對各級各類檔案工作實行宏觀管理🤽🏼♀️,統籌規劃,同時也重視檔案教育和檔案學研究的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改革開放逐漸深入的今天😂,特別是信息時代對檔案部門的沖擊,傳統檔案工作者的社會角色定位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重藏輕用”、“等待上門”的落後保管理念也不能適應信息化的要求🎃,檔案工作者急需進行社會角色的轉變。
(一)檔案工作者社會角色轉變的必要性
進入21世紀,信息經濟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崛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順應時代的發展🧎🏻♀️,檔案信息資源服務向檔案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網絡技術、信息咨詢和信息利用對檔案工作的被動服務提出了挑戰,檔案工作的難度、工作量🦻、技術性和挑戰性都大大提高了,這必然給以往較為“清閑”的檔案工作者帶來較大的壓力與職業緊張感🙌🏿♦️,其自身如果不能勝任工作的要求,就可能產生強烈的職業角色轉型的沖突📣,經歷著自身角色混亂和預期適應的考驗。在現代化管理環境中🙎🏽,檔案工作者必須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將檔案工作與更大範圍的信息服務聯系起來🤜🏿🙎🏼♀️,這對檔案工作者的創新意識、專業素質、信息服務意識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檔案工作者社會角色轉變的趨向
在社會全面轉型的信息時代🌨,檔案部門清水衙門的形象需要打破,檔案工作者“封塵故紙堆”的角色形象也需要轉變👍🏻,應該把握方向,向開放化、社會化的角色轉變🗃。
1、由消極的庫房保管員向積極的信息管理者轉變
傳統的檔案工作者主要是保管型人員🙅🏼♀️🔁,他們將檔案收集進館後🧑🏻🔧,首要的任務就是維護檔案實體和信息的安全,延長檔案的壽命🙍🏻♂️,其只需了解檔案學基本理論知識,熟悉業務操作環節。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檔案工作者只需“看門守攤”🤹🏽♂️、“坐等上門”,正如加拿大檔案學家特裏·庫克所說:“我們成了最擅長保管和看護實體的職業人員,我們的宣傳和職業精神也還在不斷強化這一形象”。
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網絡中🪗,如何駕禦大量信息資源成了關鍵的問題,檔案工作者要從意識上確定開放利用的宗旨👨🍳,合理優化檔案信息資源結構,使檔案資源成為高效的信息庫,檔案工作者成為積極的信息資源管理者和塑造者🧑🏿🍳🚢,這種角色的轉變要求檔案人員將職能的重心由實體管理轉向信息管理、知識管理,這也是一種由外向內、由淺及深🥎、由物理控製向智能管理的轉變,檔案工作者應該因勢利導,適應轉變,既保護好檔案文化,又要參與其中。
2、由獨立的職能管理主體向多層次的合作參與者轉變
檔案工作者從文件形成部門收集文件進行歸檔保管,作為職能管理主體具有操作的相對獨立性📭。隨著辦公自動化的到來,新型文件生命周期理論迫使檔案工作者必須主動走出去✥,提前介入文件運轉階段進行前端控製,對實體保管對象的關註轉向對文件🫐、文件形成過程的有機聯系的關註,與文件部門緊密配合,使文件從產生到歸檔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以便於文檔一體化管理。
信息社會檔案工作技術含量的增加🆚🧎🏻♂️,使得檔案部門必須依賴於信息工程方面的力量,如軟件開發公司等。隨著檔案管理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如數字沐鸣平台建設和檔案網站建設、檔案信息安全維護以及電子文件法律效力認證的需要等,檔案工作者必須與技術、安全、法律等部門配合進行,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獨自承擔。
信息化環境改變了沐鸣平台之間彼此孤立的分隔局面,館際之間的合作如技術協作🙆🏻♂️、館藏共享和網絡資源共建等都將使雙方變成合作夥伴。在這種變化中,檔案工作者與社會的聯系日益廣泛,社會的檔案意識和檔案工作者的社會意識都將顯著提高。
3、由檔案業務人員向檔案技術型人才轉變
隨著社會檔案意識的增強,各行各業將普遍產生利用檔案的需求,檔案工作者有義務提供相應的信息咨詢和實時指導✹。檔案工作者應迅速建立起獨具的專業認知和技術特長,既要懂得傳統的手工管理技能🎅🏼,又要熟練掌握現代檔案信息技術。只有這樣🧔🏿♀️🧑🏻🦼➡️,檔案工作者才可能享有相應的信譽並成為不可替代的社會角色。
在文檔一體化管理中🙍🏽♀️,檔案工作者應積極參與文檔標準規範的製定、軟件使用的編製與培訓👩🏼🔧,即從註重記錄形成後內容的分析向文件的形成過程和相關數據轉移👨🏿🚒,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維護來源的真實性、保障信息的安全傳輸與貯存,檔案職業也因其技術含量而具有不可替代性💪🏽。
4、由被動等待利用者向主動信息服務者轉變
面對網絡上浩瀚的信息🧞♂️,檔案工作者應把傳統的業務如提供檢索、被動服務轉變為指導檢索即信息的服務💠,幫助用戶準確快捷地獲取所要查詢的檔案信息。檔案工作者應選擇適當的檔案信息站點並使用科學實用的檢索方法✬🧘🏼♀️,向用戶提供所需的集成材料和決策建議🫵🏼,全面轉型為信息的服務者。正如特裏·庫克提到的🤳🏼,在信息社會🚵🏽♀️,檔案工作者能夠引導利用者從泛濫具體的信息過渡到知識,甚至於智慧🧜🏿♀️,那麽我們在新時代中的工作、地位就會得到保證,我們就會對社會及子孫後代做出寶貴的貢獻。
(三)檔案工作者社會角色轉變的必備素質
在知識信息時代的沖擊下,檔案工作本身產生變化,檔案工作者需要加強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加緊建設檔案專業人才隊伍,提高檔案工作者的整體水平⏬,以便於檔案工作者社會角色的順利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檔案工作者要具備敏銳的政治頭腦和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具有積極進取的事業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2🚶♂️、檔案工作者要具備綜合智能素質,要有全面的組織能力、較強的思維能力和業務能力🤜🏻,及時準確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狀況。
3👭🏻、檔案工作者要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懂得檔案學相關學科理論知識,特別是檔案信息網絡化的要求,應該學習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優化檔案信息。
4🚆、檔案工作者要培養敏銳的洞察力主動抓住機遇🙊,把握時間觀、空間觀。檔案工作者應以“承”與“傳”為宗旨🧑🏫,做好過去、現在🙏🏼🧜🏿♀️、未來檔案工作的連接👮🏿,更好地發揮館藏的價值💇🏿♂️,使得“物理空間”和“邏輯空間”相得益彰。
結論
綜上所述,檔案工作者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其社會角色的扮演也日益完善,沒有檔案工作者兢兢業業甘當無名英雄的奉獻,檔案文化遺產不可能傳承延續下來,在21世紀信息時代🥱,檔案工作既面臨機遇又面臨挑戰,檔案工作者應該把握機遇,順利完成社會角色的轉變,成為高素質的檔案信息服務者🚸,為檔案工作的蒸蒸日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趙澤洪,周紹賓🤸🏿♂️: 現代社會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87
[2]張建雄0️⃣,江月蘭🟨: 過多擔任社會角色對知識分子身心健康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04(9):41-43
[3]周雪恒:中國檔案事業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4:73
[4]郭敏.地位:人類早期檔案工作者給我們的啟示[J],檔案學通訊,2002(1):78-80
[5]王敏,鄢萍,彭玲瓏🈶🤑:試論檔案工作人員的角色沖突及其調適策略
[6]賈雪萍:信息時代檔案工作者角色的轉換[J]🦸🏼♀️,蘭臺世界,2004(11)🙅🏽♂️:30-31
[7]覃兆劌:現代檔案管理人員的職業觀與角色重塑
[8]社會學概論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