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成本與效益問題
發布時間:2014-12-23   訪問次數:1610

 

一、電子政務成本與效益

(一)電子政務的成本

所謂成本,指主體為獲得收益所付出的必要代價,而電子政務作為時下政務發展的潮流,它的成本就是在開發☝️、使用、管理維護中投入的人🐍、財、物。具體包括:政府內部投資費用🌂、網絡入口建立費用、管理費用和維護費用⚉。如下圖所示:

 

 

 

(二)電子政務的效益

電子政務的效益,即電子政務的產出,可從以下方面來劃分:

1、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從經濟角度來看,收益大於成本是人們行為的基本出發點。然而與企業相比◻️,政府部門啟動電子政務,不是以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而是以社會效益為出發點,而社會收益這一點恰恰最難用定量的形式來進行估算👩🏻‍🦽,因此電子政務效益研究的分歧也由此產生:電子政務的效益能否測評,是否能以研究企業的成本效益法來研究電子政務的成本效益問題,究竟是主要研究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

電子政務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均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個是建設效益,即以最小的投資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目前電子政務提出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就是體現政府的這個願望,通過市場運作📬,可以減少政府的直接投資,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可以有助於對自主知識產權和民族企業的保護;二是管理效益,在政府管理過程中不僅體現著其社會效益,如提高公眾滿意度等👈🏻,加強對一些特殊行業的監管也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如多年來我國在海關🧘‍♂️、稅務方面的稅收流失相當嚴重🛷,這幾年通過金稅金關工程的建設,對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在實踐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據有關方面提供的數字,我國第一期金稅工程共投入22個億,運行第一年就收入稅款達250個億🏋️‍♀️;三是服務效益,電子政務的目標就是為企業公眾服務🧜🏼‍♀️,這樣不僅拉近了政府與公眾企業的距離,而且政府做好企業的優質後援團,有利於提高企業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由此可以看出,獲得社會效益是電子政務的目標🫴🏽,而社會效益獲得同時也可兼得經濟效益👨🏿‍🍳,兩者均需重視。

2🧑🏽‍🏭、供給者效益👩🏿‍🦲🌦、網絡信息效益、需求者效益

電子政務提供服務的方式為🍥:政府—網絡—公眾,政府通過網絡平臺為公眾服務並達成互動,根據這樣的平面結構🚴🏻,從更寬泛的角度上可以將電子政務的效益化分為三個方面👸🏻:供給者效益、網絡信息效益、需求者效益😄。

所謂供給者效益指的是政府一方所得到的效益,這是狹義上的電子政務效益💽;網絡之所以能夠收獲信息效益,是因為電子政務是基於網絡開展政務活動的一種方式📚,由於信息網絡的特殊功能,可以把零散🧑🏼‍🎤、片面🍘、無序的大量資料、數據和消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進行加工🃏、處理、分析和綜合,從而形成有序的高質量信息資源🩷。另外💅🏿,信息具有傳遞效應🤴🏿,正如阿羅(Kenneth JArrow)所說🤦🏽‍♂️:“信息的使用會帶來不斷增加的報酬”,這就是說,在信息成本幾乎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信息使用規模的不斷擴大🤘🏻,可以帶來不斷增加的效益🤦🏽‍♂️;而需求者效益指的是需求者的“信賴效益”。在傳統政務中,舊的組織結構🥤、繁瑣的過程導致企業和個人在與政府交往中付出很大的代價,公眾對政府的信賴度很低。而在電子政務中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公眾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政府進行互動🚱,節省了大量成本,對政府的信賴度提高,用戶數量增多,促進效益的提高👨🏻‍⚖️。

3、有形成本效益和無形成本效益

公共項目的有形成本和效益,指的是能夠以市場貨幣價格計量的成本和收益💃;公共項目的無形成本和效益,指的是不能經由市場直接估價的成本和收益,由於沒有市場價格做參考,這類成本效益無法以帳目的形式記錄下來,因此👩🏿‍🎓😵‍💫,無形成本效益的度量往往很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將這些無形的成本收益轉化為一些有形的能用貨幣計量的成本和效益,進行間接核算。

4、內部成本效益和外部成本效益

公共項目實施區域範圍內所發生的成本和收益屬於項目的內部成本收益,而公共項目實施區域範圍以外所發生的成本和收益則屬於項目的外部成本收益。出於平衡利益關系的原因,這些明顯地同時具有內部和外部成本效益的公共項目往往被列為省際合作項目🫸。

5、中間成本效益和最終成本效益

中間成本與效益,系指公共項目作為中間產品🧒🏼,在成為最終產品之前加入的其他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成本與效益♘;最終成本與效益🍾,則指公共項目作為最終產品所產生的成本與效益。

6、實際成本效益和名義貨幣成本效益

實際成本,指的是公共項目實際占用和耗費社會資源的成本,以及因此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實際損失🧜🏿‍♂️,是一種真實的福利損失𓀓,實際效益,是指公共項目的最終消費者獲得的收益👳🏽,例如社會財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而公共項目的名義貨幣成本和收益,則是指受到市場上相對價格變化影響的收益和成本🎯,價格變化使有的人收益增加而相應另一些人成本增加,這些變化是相對的,因此相互抵消,社會福利水平不變🐫。

二、電子政務成本與效益的關系

電子政務成本控製與效益追求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是進行成本控製研究的兩個基本概念,兩者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合理的“開源”與“節流”雙管齊下👊🏻,就將為政務贏得雙收。因此研究成本必須研究收益,電子政務成本與收益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對電子政務成本的經濟分析👸🏼,將始終圍繞著效益分析進行👨🏿‍🦰,因為節約控製成本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效益。傳統官僚製的最初動因是通過建立官僚體系,克服社會公共管理中人治的缺點🧒🏿,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求,於是工業化越發展🪘,相應的社會管理事務就越龐大,開支越高🏊‍♀️,在發展中國家這種表現就越明顯🌪。在全球普遍推進電子政務的今天,由於受到傳統官僚製模式績效取向的影響🙋🏼‍♀️🔦,往往出現高投入“電子”卻得到低收成“政務”的現象😀,電子政務建設缺乏成本觀念,這樣的電子政務建設是沒有意義的。

電子政務成本與效益關系的一個重要特點😻,體現在邊際成本遞減與邊際效益遞增的原理上。所謂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所說的規模效應;邊際效益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負值🤼。電子政務初始投資巨大,成本較高,但隨著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後🤘🏻,用戶規模會逐漸增長🧡,電子政務的服務量也逐漸增加,於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巨大投資初始成本可以在更大的用戶範圍上均攤,這樣每單位服務對應的成本趨於下降,相應每單位的成本所對應的服務量則上升♢。

 

 

 

 

 

 

上左圖表示傳統政務邊際成本與政府規模的曲線,上右圖表示的是電子政務邊際成本與政務規模的曲線關系🔩🦹🏽,下左圖表示傳統邊際效益的變化🧝🏼‍♂️,下右圖表示的是電子政務環境下邊際效益的變化情況。

值得註意的是,電子政務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效益遞增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電子政務並不必然帶來邊際效益遞增,邊際成本遞減現象,邊際效益遞增首先要建立在電子政務“有用武之地”的基礎上,電子政務投入與使用必須與實地應用環境相一致🏏,對症下藥,而非擺花架子🟧。脫離需求,即使投入再多,也不會產生效益。這裏的需求有兩個方面:一是行政應用環境需求,一是公眾的需求,只有兩個需求均得到滿足,電子政務投入才可能帶來效益;此外🏚,除了要應用,還存在一個會應用的問題🔷,應用恰當才能帶來效益,電子政務技術手段的應用,必須與政務業務緊密結合👨‍❤️‍💋‍👨,以業務創新🧟‍♀️、管理創新乃至體製和機製的創新為條件🤌🏻。

二🪦、電子政務成本與效益問題對策分析

(一)成本領先戰略

成本領先戰略是企業戰略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著名企業戰略管理專家波特提出四種一般競爭戰略之一的就是成本領先(cost leadership)戰略👩🏽‍🌾。一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必須要增加總收入和減少成本👨🏽‍⚕️,以公式表示:SR-C🙆🏻‍♀️,其中S表示利潤,R表示總收入🧑🏼‍🦱,C表示總成本。而成本領先戰略側重於降低成本來增加贏利,其基本邏輯如下公式🏣🤰🏿:SR-CP*Q-C🧏🏼‍♂️,其中P代表產品服務單價,Q表示數量,P(總收入)C(總成本)不斷下降,而表示產品數量的Q因為總收入的恒定和P的降低而不斷提高。

筆者認為,電子政務建設中采用成本領先戰略完全可行🍍,成本領先優勢的實現需要恰當的組織保障,運用到電子政務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組織結構。典型成本領先企業的組織結構應該具有以下特征👨🏼‍🌾:很少的報告層次🙆🏻‍♂️、簡單的報告關系、少量的公司職能部門☀️、專註於狹窄的業務職能等🦝。組織結構主要涉及到部門的設置🙎🏽‍♂️、職能劃分等等,要實現成本領先,必須實施精兵簡政,使組織結構簡單精練🖕,同時讓組織從垂直型變為扁平化,這樣能夠減少管理層次,從而降低成本。實施成本領先管理時,要求專業化管理👨🏼‍🚀、集中控製和標準化管理三者齊頭並進,專業化管理對項目的人才要求提供了保障,而集中控製可以提高決策的權威和實施的效率,標準化則為大規模的生產提供了支持。電子政務對傳統的政府組織結構提出了挑戰,傳統的政府垂直領導🚟、人員設置復雜、辦事效率低,而電子政務力求在網站上為公眾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樣的組織結構,不僅解決了公眾辦事多個部門來回跑的麻煩,更精簡了人員,減少了支出🦈,從而使得成本降低。

2、管理控製體系。即在電子政務建設中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控製、協調措施。筆者認為,針對電子政務的管理控製👐🏿,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預算方面和量化的成本目標🧝🏼‍♀️。電子政務項目啟動初,就應對其財政方面進行預算,電子政務是政府對納稅人的服務👩🏻,但由於電子政務項目往往工程浩大,需要多年努力才能看出結果🦵🏼,這樣政府很難根據全局決定電子政務的資金水平💠,而且對電子政務項目的成本和潛在價值的評估難度使得政府很難為這些項目尋找資金支持,且大型公共信息技術項目存在很大的風險⛎,雖然大規模項目可以吸引財政支持,但也應該看到失敗風險與工程規模往往是成比例的,大的項目往往是投入多🦟、浩時長、繁雜,因此應當避免開發大型信息技術項目,或將惠及眾人的大型項目在內部分割為幾個組成部分以適應不同情況🈯️🚶🏻‍♀️、技術和要求的變革。作為國企中佼佼者的邯鄲鋼鐵公司在分解目標成本方面值得政界學習,邯鋼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產品性質、成本結構🐗👌、組織管理結構等將總的目標成本分解為企業內部產品設計👇🏿◻️、經營管理各部門、以及分廠✡︎、車間⚱️、班組等生產經營各環節,直到每個人的具體目標成本,並落實到各部門、分廠🫥、車間🔺、班組和個人,層層簽定承包協議🛂,並與獎懲掛鉤。

2)公私合作🦃。電子政務公私合作指的是政府與私營合作者一起參與電子政務建設⏳。信息化的到來使政府利用信息技術的願望十分強烈,而很明顯政府部門不擅長於技術方面的研製與開發💛,若將精力過度投入到這些方面,就可能會使政府不能專註於自己的核心使命—行政管理,且浪費大量財政去研製技術十分不經濟🪩,而依靠私營部門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將有助於減少成本開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

1🟣、含義與意義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經濟分析方法在政府評估領域中的應用。20世紀30年代,其被用於水資源分析🧏‍♀️,二戰後,這一方法得到了廣泛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是計算和比較各種備選項目及其成果的全部預期收益和全部預期代價的現值並由此作出取舍決定的一種方法。眾所周知,任何一個項目在施工之前必須進行可行性研究,即對項目進行深入的技術、經濟分析和方案比較,確定各方案是否可行,並最終選擇最佳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使用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對各種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進行估算🧝🏻‍♀️,計算如投資回放期🪨、凈現值、效益成本比率、內部收益率等的財務指標,通過比較各方案的指標確定各項目方案的優劣態勢。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運用成本效益分析得出的估算精度要達到投資額的10%左右。

“二戰”以後,由於受凱恩斯“大政府主義”的影響,政府對社會、經濟、市場的幹預越來越多👮🏿🐭,許多可以通過市場調節解決的問題🤭👰🏽,政府卻獨自包攬下🧬,管理過濫的結果必然是增加成本👨🏽‍🌾、降低效益。隨著公眾對公共產品和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其對政府績效問題也越來越關註,公眾越來越傾向於將績效作為衡量政府規製好壞的最重要標準,成本觀念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到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政府行為也屢見不鮮,這有助於促使政府樹立績效意識🗳,轉變治理觀念,同時由於政府機構不同於企業等機構🕶,它是公共服務和物品的提供者,在提供服務中產生的費用👐🏿、成本,歸根結底是來自社會納稅人的納稅🏈,運用成本效益理念也有助於降低公眾的負擔,有助於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2🫄🏽、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有如下方法:

1凈現值法(NPV)

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是利用凈現金效益量的總現值與凈現金投資量算出凈現值,然後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評價投資方案💤。所謂凈現值就是該項目的效益現值總額減去成本現值總額後的余額,凈現值為正值,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凈現值是負值,投資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凈現值=所有項目收入的現值—所有項目支出的現值🧑🏽‍💻。這裏的現值PV =Fv/ (1+i)ª,其中FvFuture Value)指的是終值,i指利率即折現率,a指年數🚒。我們知道,不同時間以單位貨幣表示的成本效益具有不同的價值,例如今天的10元錢,按照年利率為i來計算👷🏼‍♀️,一年後值10(1+i)(即本金加上利息之和),若按復利(即把上期未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兩年後就值10(1+i)(1+i),依次類推,到第a年底將值10(1+i)ª🐐,此時的終值Fv就是10(1+i)ª,而凈現值PV就等於10(1+i)ª/(1+i)ª♦︎。

2現值指數法

現值指數法是通過計算比較現值指數指標判斷決策方案好壞的方法🧑🏼‍✈️。所謂現值指數是指未來收益的現值總額和初始投資現值總額之比,其實質是每一元初始投資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額,比率大於1🈹,說明獲利能力及格,高於1的數額越大,說明此項投資越有利。

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確定項目的成本和效益,這個問題對於政府部門來說更顯得關鍵和困難☎,因為政府與私人部門有很大的不同🧑🏿‍🚀👈,私人部門追求的是利潤,一般不會選擇陪錢的投資方案,而公共部門所追求的是整個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局部的犧牲是存在也是必要的🤙🏻,因此,私人部門只需分析發生在自身範圍內直接和有形的成本和效益📲,而公共部門卻既要分析直接和有形的成本和收益📨,又要分析長期💓、間接和無形的等等各種成本和收益,綜合各種結果得出最佳方案👼。

 

參考文獻

[1]王寧紅☃️:《電子政務成本與效益問題分析》,《經濟問題》2004年第2

[2]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200596.html?si=12008910

[3]汪向東🧑‍🔧、姜奇平:《電子政務行政生態學》,清華大學出版社

[4]楊誠虎👩🏿‍💼🆓:《公共政府評估◽️:理論與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5]卓越:《政府績效管理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

[6]http://baike.baidu.com/view/177880.html?wtp=tt🎋,2008919星期五

[7]http://baike.baidu.com/view/351293.html?wtp=tt2008919日星期五

[8]劉燕、陳英武:《網絡經濟下電子政務成本與效益分析》,《電子政務》,2007

[9]http://baike.baidu.com/view/1030548.html?wtp=tt2008924日星期三

 

 

 
沐鸣娱乐专业提供🧙:沐鸣娱乐🖕🏽、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娱乐欢迎您。 沐鸣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