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淪陷對中國經濟之影響述略
發布時間:2015-01-08   訪問次數:1636

《蘭臺世界》2012年2月

1931918,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事變之後的4個月零18天的時間裏,東北三省全境淪入敵手🧗🏼。日本的入侵不僅破壞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而且還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重創。

    一🏇🏻、“九一八”事變前東北三省經濟地位

東北三省的面積為全中國面積的1/12,約302.27萬方裏。其中遼寧省的面積約為46.5萬方裏;吉林省的面積為101.05萬方裏🕧,黑龍江省的面積為178.72萬方裏。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大致為300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8%[1]7987。她不僅是華北各省的屏障,平津地區的門戶,而且還在全國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資源🙇🏻。東三省地廣人稀🧑🏽‍🦳,土地肥沃💃🏿👨🏼‍🏭,水系發達,是適宜農業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的地區👨‍🎨。歷史上每當華北各省遭受戰亂或自然災害🐓,都有大批農民拖家帶口“闖關東”謀求生路🤹🏼。因而當地被稱為“中國的黃金區域🦐,人民的避難所。” 當地人口的逐漸增加以及他們的辛勤勞作🐻‍❄️,使得當地的農業發展潛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歷史資料顯示:“東三省可耕土地面積👣,據1930年的調查🤌🏿,約有6.9億畝🐿,已耕面積2.74億畝,按三省的總人口2957萬人🎣,所以土地的分配📄,每人平均比較內地各省多6倍以上,農民的生產力,當然較內地多6倍以上,生產豐稔💇🏿‍♀️,農村向為全國各省冠” [1]7987 ♦️。

東三省主要出產的農業產品為大豆、粟🧜🏽‍♀️🥶、高粱、玉蜀黍及小麥五種作物🤵🏻‍♂️。據193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東三省出產大豆5397820噸🍃🙅‍♀️,不僅占全世界產量的6/10,而且還占中國大豆輸出額的30%左右。此外,當年出產的粟為3276480噸𓀍😘,高粱為4779690噸👩🏻‍🔧,玉蜀黍為2585680噸,小麥為1365650噸💃。據當時日本關東廳滿洲產業統計的調查,全東三省農產品總計約1900萬多噸❣️,約占當時中國農業產量的20%以上[1]7987

2)礦業資源🧏🏿‍♂️。東三省有著大量的蘊藏和豐富的產額,尤以工業上基本生產力的煤、鐵為最多🪽。其中遼寧省的鐵總儲藏量為696830千噸,吉林的鐵總儲藏量為1000千噸,合計鐵總儲藏量在697830千噸。而東三省中煤的總儲藏量總計達1456243千噸,其中遼寧省占1174006千噸👨‍⚕️,吉林省占38850千噸🎴,黑龍江省占243387千噸。1930年👎🏽,東三省輸出各種礦產資源量達439萬噸;其中輸入關內164萬噸,出口約275萬噸。出口價值約2000萬元以上🤓,約占全國礦產出口總額的2%以上[1]7989

3)林業資源。東三省蒼郁的森林是中國古代北方一帶森林區的殘遺。“東三省的蒼郁森林,就是古代我國北方一帶森林區的殘遺。茂密參天🚣,種類數百🧙🏻‍♂️,……據日方滿洲統計書所載🔦,全三省的森林面積合計36168000町(一町合我國十八畝),樹木的蓄積數約為15135431000料”[1]7991。這與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帶和西北黃土高原形成鮮明對照💄。

4)關稅收入👮🏽‍♂️。“九一八”事變前,東北共設有大連、安東、營口𓀇、延吉、璦琿6個海關以及大東溝⛽️、滿洲裏、綏芬河💯、三姓、拉哈蘇蘇和旅順6個分關🔳🧑🏿‍🎨。據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1930年全國關稅總收入為177513168海關兩👩🏻‍🦰,而東三省的關稅收入則為24345126海關兩🎻,占全國關稅收入的15%[2]

除此之外,東三省還有兩項是全國的龍頭,其一是東三省的鐵路線🛷。東三省共有中東鐵路🚊🏇🏽、北寧路、吉長路等19條鐵路,線路總長度為6570公裏,占當時全國鐵道的50%。鐵路的密度是其他各省無法與其媲美的☑️🪂。其二是在貿易領域,1927年至1930年間關內各省已連續四年都是處於入超的地位,其入超總額分別為204139739海關兩(1927年)🧬、204614283海關兩(1928年)、3486428461929年)海關兩及4968002081930年)海關兩🛃🕵🏽;而唯獨東三省鶴立雞群,連續四年處於出超的地位🧑🏿‍🍼,且出超額分別達到109827777海關兩(1927年)💙,105911311海關兩(1928年),98511343海關兩(1929年)及81888060海關兩[1] 79927995

    二、東北淪陷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東北的淪陷不可避免地給全國的整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滑坡,由此產生了“有史以來的空前钜創絕大的危機”[1] 7997

其一👨‍🦰,中國失去了發展現代化工業所必需的經濟資源。“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豐富的經濟資源不再為中國政府所控製,這對於正在謀求向現代化邁進的中國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據時人統計🤹🏼‍♀️,東北淪陷後🔏,中國在農業上喪失了全國農業產量的五分之一;礦業上損失年產百萬噸的礦源👩🏽‍🦱;林業上減少年產約3000萬元的財富[1] 7997👩🏽‍🎓。這些經濟資源的喪失嚴重的阻礙中國經濟的正常發展👶🏻。

其二💇🏽,中國的財政收入遭受重創🧜🏼‍♂️。稅收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的海關稅收入從1931年的370百萬元下降至1932年的326百萬元🙆‍♂️,下降額度為海關稅收的13.5%🧖🏻‍♂️,占當年財政收入的6%[3] 483 - 489。這與東北曾對於國家關稅的貢獻比例一致。時任財政部部長的孔祥熙在做財政報告時指出:東北淪陷“關鹽兩稅🤸‍♂️,全部喪失,而外債之由各省稅收指抵之一部分,更須另籌彌補,政府債務之負擔,遂益加重”[4] 537🎑𓀔。

其三,國內市場縮小,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受阻🏌🏽。由於東三省占全國面積的十二分之一𓀌,人口有3000萬之多🧑‍🎤,是國內重要的市場之一。東北淪陷前,國內市場流動方向大致為🧢:關內通過采購東三省豐富的經濟資源以進行生產活動👨🏿‍💼,東三省則通過出售資源來換取關內的各種產品⚽️。這樣的市場流向緩慢地推進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然而,東北淪陷之後🚽⏱,關內外貿易中斷,國內市場交易量迅速萎縮🫠,幅度達15%20%[5] 670。這對於急需開拓市場來促進經濟發展的中國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其四,加重貿易入超。當時中國在對外貿易中入超額已高達3億多海關兩🙅🏿。關內各省入超額達4億多海關兩🙇🏽‍♂️🎏,唯獨東三省憑借著農產品的出口在國際貿易中處於出超的地位🕊,每年出超額在1億海關兩左右。因此🥌,一定程度上✌🏽,在中國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東三省起到平抑國際貿易逆差的作用。但“九一八”事變後♨️,占中國糧食輸出額十分之四以上的東北三省為日本所占據🕵️‍♀️,這就直接導致中國對外貿易入超的問題變得愈加嚴峻⏪。

由此觀之,東北的淪陷使原本緩慢發展的中國經濟受到了猛烈的沖擊。對此,時人感慨道:“日本奪我東三省🤦🏼,不啻摧殘我國整個的經濟,斷送我四萬萬同胞的生活權”[6]

 

參考文獻

[1]羅家倫主編.《革命文獻》(第三十五輯)[G]. 1978.

[2]中國第二歷史沐鸣平台藏總稅務司檔案:6799/4403.

[3]參見[]阿瑟·恩·楊格著🙇🏿‍♀️,陳澤憲、陳霞飛譯.《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國財政經濟情況》[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4]中國第二歷史沐鸣平台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一編)(財政經濟1[G].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5]白壽彝.《中國通史》(第十二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太炎.《九一八給我們的損失》[J].《國聞周報》第九卷第三十期.

 

 
沐鸣娱乐专业提供:沐鸣娱乐🎃、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娱乐欢迎您。 沐鸣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