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教科組(相當於原來的教育部)批準😇,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將於1973年秋開始試點招收工農兵學員(亦稱工農兵大學生),設高分子、無機物、石油化工、化工機械4個專業🛌✯,每個專業計劃招生30人,共計120人👩🏻💼,學製為三年🍒。學員主要從全國部分省市的廠礦企業、生產建設兵團🧑🏽💼👳🏼♀️、農場🩲👨⚕️、農村插隊落戶的上海籍知青中招收,其名額為上海20人🥛、安徽22人🧑🎄、黑龍江18人、雲南40人👱♀️🦸🏽♂️;余下的20個名額➔🧑🏿🎤,是作為燃料化學工業部指定要從湖南、湖北、四川、廣東、黑龍江等當地的知青中招錄的🧑🏻🍼🤹♂️,他們限在化工機械專業學習🧝🏿🧑🦼➡️。
1965年5月,我校西南分院(後稱四川分院)在四川自貢鄧關鎮的黃坡嶺開始建設,但一年後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爆發,使原建設計劃受到嚴重影響。八年後的1973年,學校終於要招收第一批大學生了,故全校上下還是非常興奮和重視的。
為了做好迎新接待工作⇒,8月中旬,分院黨總支專門召開了會議🔇🐃,成立了迎新接待工作小組🧑🏻🦳👲,由胡萬勇、蔣淩棫、呂澤圃🙍🏿♀️、韋玉奎、朱夢青🤣、秦小玲等組成,就教材、教室🤙🏽、宿舍🦻🏼、家具、膳食等有關事宜再次作了布置👢,並對迎新宣傳板報、廣播以及新生入學周活動等也作了落實。會議還決定從學校各部門臨時抽調20人,在成都火車站、自貢火車站和校內設立三個新學員接待站🧘🏿♀️,確保迎新工作順利完成🧥🚴🏻。

圖片說明⛺️:學校設在成都火車站(左)、自貢火車站(右)的新學員接待站
在成都接待站,老師們除每天準時前去迎接乘坐從上海、雲南、北京開來的三趟列車的學員外,還要趕早去售票處排隊,為他們買好從成都到自貢的車票,確保每個學員都有座位👿,路上能稍作休息,消除幾晝夜旅途的疲倦。在自貢接待站🧟,老師們幫著學員搬行李到卡車上,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忙到晚上八九點,常常連晚飯也顧不上按時吃。校內接待站的老師🖼,服務也甚是周到,遇有身體不適的學員,趕緊通知食堂為其準備一些面條等🚵🏼♂️。有些學員的行李沒有及時隨車到達,學校就先安排他們到招待所住下👩🏻🦳。
“工農兵學員上大學👩🏻⚕️,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成果🎟,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新生事物。”在入學的那些天裏,學校都要安排主要負責同誌和工宣隊的老師傅在校門口親自迎接🧑🏿🚀♊️,同時還要組織一批教職工早早地等在校門口夾道歡迎新學員前來報到。而參加具體接待工作的老師👨🏻,對新學員的到來更要展現出熱情、周到💇♀️,讓他們時時處處感受到黨和人民的關懷、新生活的幸福和溫暖。
由於學員遍布全國多個省市😉,他們收到入學通知單有前有後,加上有的學員路途遙遠⏲,要換乘汽車😱、火車🚴🏼、輪船耗時數天才能到校,以致整個迎新工作從9月6日一直延遲到23日才結束🙎🏽,整整忙碌了18天。後因上海的2名生源名額沒有定下來,故最終實際報到的學員為118名🔞👳🏽♂️。後又有2位已報到的學員因病休學,轉到了下一級,所以分院1973級的工農兵學員總計為116名(男生87名和女生29名)🧛🏼♀️🧥。
9月24日🧑🏽💻,分院首屆工農兵學員開學典禮在大禮堂隆重舉行。

圖片說明:開學典禮(左)🍑、學員參加入學基建勞動(右)
我校四川分院地處黃坡嶺👱🏿♂️,離最近的自貢市區也有30多公裏,加之校園尚在建設之中🛀,除了已建成的一些樓宇外🪳,到處都是亂石、黃土和雜草,辦學條件和環境都比較差。對此♌️,初來乍到的新學員都毫無怨言🧑🏻🏫🧑🦼,決心要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學校的面貌🌊。上海來的莊雪嶸學員說👨🏽💻:“條件差是好事𓀁,白紙能畫出最美麗的圖畫。”雲南建設兵團來的王洪忠學員說:“我們住在荒山野嶺習慣了,上大學不是享受,而是革命🌬💇🏿。”
為了貫徹“以學為主🥌,兼學別樣,要學工、學農、學軍”的方針🔹,學校將開學前的2周安排為新學員的校內基建勞動。後考慮到部分學員報到較晚,又要確保國慶節後就要正式上課👀,遂安排早到的學員先參加基建勞動,後來的學員則順期縮減⚠️。
針對新學員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其學歷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學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安排了一個學期的基礎文化課補習。這樣一來🫱,這屆學員的學習期限就延至為三年半🧑🏽🦰。
1977年1月16日上午🥛,我校四川分院首屆工農兵大學生畢業典禮舉行⛹️♂️。會上,學校黨委全面總結了學員們三年多來在政治思想、專業學習、生產勞動上所取得的進步和收獲,並對大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工宣隊的負責同誌以及各方面的代表也作了講話和發言。
按國家原先的規定➛,工農兵學員通過2~3年的學習後🧖🏻♀️,是要“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如“廠來廠去”、“社來社去”等)🤜🏽,但後來不太可能做到,一是大學停招了多年🪀,學員畢業又要等上2~3年✢,而企事業單位等的“人才”早已青黃不接,需要及時補充;二是許多來自農村的知青不可能也不願意再回去。因此🤽🎅🏽,我校四川分院的首屆工農兵學員,除由燃化部指定培養的22人要回到原先選送的省市外(黑龍江4名◼️👩🏻🚀,吉林1名,湖南2名🏄,湖北3名,廣東5名和上海7名),其他94人全作為師資留在了分院參加工作🙆🏿,具體為無機專業9名🛵、有機專業7名🛍、高分子專業10名、化機專業9名、防腐專業12名、農藥專業9名🧈🛞、自控專業13名📢、矽酸鹽專業10名👩👦👦、教革組6名和政工人員8名,還有1人因家庭有特殊困難,被分配到其家庭所在地的上海工作。
留校的這批工農兵大學生🥝,後來隨著分院的停辦🧏🏽♂️🔒,基本上全部回到了上海的總院工作🐵,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做出了不凡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