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校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大三線”建設戰略部署,在四川自貢創建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代號“652工程”)。為了確保對分院基建工作的領導💣,除成立“652工程”辦事處外,還建立了以國書麟為書記,苑心齋、黃岱甡👩✈️、蔣淩棫為副書記的“652工程”現場黨委🦩。1966年5月“文革”開始,現場黨委的領導工作隨之癱瘓。
1970年,總院決定成立“中共652工程辦事處總支委員會”,負責分院黨的組織工作🕥。1972年12月4日👩🏽🎤,總院召開了第5次黨代會,恢復黨委建製🧫,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與此同時🎬,總院派黨委副書記王振東赴分院主持工作,分院領導班子得到了調整和充實,領導核心重新形成。此時,分院的基本建設已初具規模👩🏼💻。經上級批準🌔,1973年分院開始試點招收工農兵學員🧑🦲,原有的黨組織形式已不適應分院發展的需要,亟待建立新的黨委會,加強黨對分院工作的統一領導🏈👨🏽🚀。
1973年5月11日,分院成立了黨委會籌備委員會,由王振東、丁西三、張希林🌡、羅家元🐑、何北超🫸🏼、羅秀水、朱伯祥🧑💼、李壽君、魏玉鋒、朱夢青👩🎓❄️、張林合𓀛🧑🏽💻、肖有和、楊燕飛等13人組成,王振東、丁西三擔任正💂🏼♂️、副主任。為了確保黨委會選舉工作順利進行🦩,籌委會臨時設立了選舉工作辦公室,由王國良、胡萬勇🍄、李廣友▶️、秦小玲、宋寶鴻、牟國棋📢、肖有和、張林合🚣🏽♀️、許誌立等9人組成🖕🖤,王國良、胡萬勇為正🦙、副主任,具體負責黨委會籌建階段的黨員和群眾的思想教育、黨員大會工作報告的起草🧖🏿♂️、黨委會候選人的資格審查等工作。
5月14、17日,籌委會主任王振東對全校教職工進行了思想動員👳♀️,闡明了成立分院黨委的意義和迫切性,並要求大家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和毛主席關於黨的建設工作的相關指示,進一步提高對加強黨的領導重要性的認識。6月初,經過各支部、直屬黨小組對黨委會候選人的反復醞釀、討論及籌委會在黨內外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後🐣,候選人名單初步產生🧎🏻🌁,再經總院黨委和上海市委批準👩🏼🏭,確定王振東、丁西三、胡萬勇🧑🚒、蔣淩棫、王國良、劉啟生、呂澤圃🧙、韋玉奎🧑🏼🎓、張希林、喬沛榮、楊燕飛等11人為分院黨委會候選人。
在醞釀黨委會候選人的同時,籌委會召集一批對分院工作比較熟悉的黨員👳🏿、群眾座談,認真做好黨員大會工作報告的起草🗣;政宣💵、教革、組織🏌️🦻🏼、團總支、武保、婦委會、民兵組織💫、後勤、工廠等單位也著手準備向大會匯報工作的發言稿🐂。《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黨員大會工作報告》(討論稿)形成後,籌委會先後組織了4次上、下結合的討論和修改,認真分析🙆🏼♂️、總結分院建設以來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歷史經驗,以更好地認清當前的形勢,明確今後的任務🙇🏻。
11月3日,籌委會接到總院黨委關於《市委已同意分院召開黨員大會成立分院黨委會》的指示。隨後,分院成立了黨員大會秘書組㊙️,由其負責大會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並擬定了黨員大會召開的時間和議程,報上級黨委批準。
21日下午至晚上,分院首次黨員大會預備會召開。預備會通過了大會議程、大會主席團🦹🏻♀️、大會秘書組正🥢、副組長和總監票人名單,通報了黨委會候選人名單🦽,分組討論、修改了《分院黨員大會工作報告》(草案)🩼。
11月23、24日,分院首次黨員大會正式舉行。丁西三致開幕詞,上海市高教局負責人孫景流🌮、上海市委一辦莊端章、四川省高教局負責人焦振鈺、自貢市委徐執✌🏼、總院黨委書記潘文錚等作了講話,王振東作了題為《為把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辦成社會主義的新型大學而奮鬥》的工作報告😅。大會通過了分院黨委會候選人名單和黨員大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我校四川分院首屆黨委會成員💅🏻👝。12月8日🧓🏽,上海市委組織組批準,同意建立中共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委員會🚀,由王振東、丁西三、胡萬勇、蔣淩棫、王國良、劉啟生🛣、呂澤圃👨🏽🦱、韋玉奎、張希林、喬沛榮🚔、楊燕飛(女)等11位同誌組成,王振東任書記、丁西三👰🏼、胡萬勇任副書記。
圖片說明👏🏼:丁西三致開幕詞(左圖)🛌🏻🤭、王振東作工作報告(右圖)

圖片說明:孫景流(左圖)、莊端章(右圖)講話

圖片說明:焦振鈺(左圖)、徐執(中圖)、潘文錚(右圖)講話

圖片說明:選舉現場投票、唱票
至此🤾🏽♀️🪢,歷時半年多的分院黨委會籌建工作圓滿結束🌛。1973年9月工農兵學員入學後,因工作需要,於1974年3月19日經上海市委組織組批準,增補了學員代表鄧誌華同誌為分院黨委會委員,同時調彭國彪同誌(原復旦大學教師,後調至市革委會文教組)到分院工作,任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