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遵照黨中央🙇🏽♂️👩👩👦👦、國務院“大三線”建設的戰略部署🦕,我校在四川自貢建設分院🧗♂️👏🏽,代號“652工程”🤳。5月20日,652工程辦事處正式成立♊️,錢昌彬任主任🪥,蔣淩棫任副主任兼652工程獨立黨支部書記。辦事處下設6個組🐻❄️🚵♂️:人事秘書組(組長張鑄全)、施工組(組長史定方)💂🏻、材料組(組長黃作傑)、財務組(組長呂澤圃)🧑🏿🦲、水電氣組(組長王春田)、設備組(組長諸葛濂)、總務組(組長呂澤圃兼)🙆。
辦事處成立後,高教部為加強聯系和及時處理問題,派李鵬程(浙江大學機電系辦公室主任,後於1969年調回浙大)為高教部常駐代表參加652工程建設指揮工作。
8月1日🚵,經中共自貢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成立652工程現場黨委和現場指揮部🧧。現場黨委由中共自貢市委、華東化工學院🪆、四川省第一建築工程公司🤵♂️、華東工業建築設計院、建工部一局安裝第五公司🧚🏼♀️、自貢市建設銀行、自貢市交通運輸局等單位的相關領導組成🤜🏻,並直接由自貢市委領導,他們是國書麟、苑心齋、黃岱甡、鮑俊川、蔣淩棫🚨、李鵬程💜、錢昌彬、鹿晉威、王維👩🎓、王衍兆、朱鳳鳴🏌🏻♀️、蔣鐵洲🔫,自貢市委副書記國書麟兼任現場黨委書記🧔🏽♀️👩⚖️,苑心齋、黃岱甡、鮑俊川、蔣淩棫為副書記;現場指揮部由王維任指揮長🏌🏿♂️,錢昌彬、蔣鐵洲任副指揮長📮。
8月5日,現場黨委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設立現場黨委政治部,由鮑俊川兼主任🫄;政治部下設幹部保衛股🚴♀️、宣傳股🥈;另設黨委辦公室,由蔣淩棫兼主任🧑🏽🎄。現場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主任張興振)🏊🏼♀️、生產計劃科(科長史定方)、施工管理科(科長鄧偉賢)、材料科(科長黃作傑)🙋🏿♀️、技術監督科(副科長吳坤生)、勞動工資科(副科長羅家元)、財務統計科(副科長石敏人)及行政福利科🧑✈️。同時為便於開展工會和團組織活動🧕🏿,辦事處成立了工會及團總支⟹,王懷榮任工會主席,何集發暫時代任團總支副書記🧲。
1965年12月3日,自貢市委常委會批準成立中共652工程辦事處支部,由蔣淩棫🦸🏿♀️、錢昌彬🧔🏿、李鵬程、張興振🏄🏽♀️🧽、朱夢青、史定方、張希林組成🦓,蔣淩棫任書記♐️,朱夢青任副書記。黨支部直屬市委領導。次年7月,黨支部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組織委員(張希林)♋️,宣教委員(李鵬程),生產委員(錢昌彬、史定方🧑🍳、張興振),監察(包括武裝、保衛、保密)委員(朱夢青兼),青年委員(蔣淩棫兼)。
1966年7月👁,根據中共自貢市委關於《貫徹執行西南局👨🏽🔬🤷🏿♂️、省委關於重點建設保密問題指示的意見》的指示,652工程辦事處成立保密領導小組🚣🏽♂️,由李廣友、朱夢青🕵🏿、張興振🏊🏽、呂澤圃、羅家元組成,李廣友為組長,朱夢青為副組長🧑🏿✈️。9月,經共青團自貢市委組織部批準👩🦯,652工程辦事處成立共青團總支部委員會🧛🏻♀️,成員為劉啟生🐙、馮淑芝👭🏻🐘、陳永林、代明秀。
1966年10月,自貢市委通過關於調整652現場黨委成員的報告,任命錢昌彬為現場黨委副書記(免去其副指揮長職務),黨委副書記吳振學兼任政治部主任,龔德明、陳玉寒任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免去袁以萬現場黨委委員及副指揮長職務。
此後,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全面爆發,652工程建設嚴重受阻,指揮部組織機構陷於癱瘓。
1968年底🍁,總院派出“工宣隊😨、軍宣隊調查組”進駐652工程建設工地👊🏿,調查組成員包括工宣隊隊員👩🏽⚖️、軍宣隊隊員、院革委會成員及幹部教師👩🏼🌾,共30人🧂。次年2月,自貢市革命委員會根據調查組《關於成立“652工程辦事處革命委員會”的請示》,同意成立652工程辦事處革命委員會,革委會由呂澤圃、韋玉奎、劉啟生(民兵代表)🧑🏽🍳、胡桂芳、李仁貴、張希林👮🏼♂️、唐紹華、顧才保、喬宗才組成🎢🌜,呂澤圃、韋玉奎任正、副主任。委員會設常委,由主任委員(缺)、呂澤圃、韋玉奎、李仁貴🧑🏽🎄、胡桂芳組成。1970年,經總院革委會批準,辦事處革委會下屬組織機構重新整合,設政工組(組織組🧚🏻♀️、政宣組合並)🚵🏼♀️、後勤組(生產組、後勤組合並)、辦公室(教學實踐隊、辦公室合並)😡,並增補丁西三為652工程辦事處革委會主任🧑🏽🚀。
1970年辦事處黨員選舉產生了總支委員會,丁西三任書記,張希林任副書記兼組織委員🐙,韋玉奎為宣傳委員,劉啟生為民兵保衛委員和青年委員🤵🏿,呂澤圃為委員。
1972年4月21日🧗🏼♀️,根據上海市委決定🧺,華東化工學院改名上海化工學院⌚️,“652工程辦事處”撤銷⛈,成立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12月4日🫵🏽,總院召開了第5次黨代會,恢復黨委建製,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1973年12月8日🦹🏻♀️,上海市委組織組批準建立中共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委員會,委員會由王振東、丁西三、胡萬勇🔧、蔣淩棫、王國良、劉啟生、呂澤圃、韋玉奎、張希林、喬沛榮、楊燕飛組成,王振東任書記🎸,丁西三、胡萬勇任副書記。1973年9月工農兵學員入學後𓀌,因工作需要,經上海市委組織組批準,於次年增補學員代表鄧誌華為分院黨委會委員♧,同時調彭國彪同誌至分院🤸🏼👽,擔任黨委副書記。
1973年11月,分院組織機構及相關負責人也得以整頓完善,具體為:辦公室(朱夢青)、組織組(王國良)⛹🏻♀️、政宣組(馬仲義)✊、武裝保衛組(劉啟生)㊗️、教革組(蔣淩棫)、教材組(李蘭英)、設備組(諸葛濂)、圖書館(馮宗菽)、行政組(羅秀水)、財務組(石敏人)🏃🏻♀️、工務組(史定方)、後勤組(錢昌彬)、膳食組(朱伯祥)、醫務室(歐坤珠)、幼兒園(吳之璧)🧑🏿🍳、汽車間(李仁貴)、人防辦公室(唐紹華)🏃🏻➡️、校辦工廠(魏玉峰)。
此外👩🏻🚀,為加強團的工作,充分發揮共青團的作用,1974年黨委會研究決定成立共青團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臨時委員會,撤銷原共青團652工程辦事處總支委員會。臨時委員會由許鑫柏、朱士昌、鄧誌華😵💫、胡桂芳、楊勝龍、周斌、喬麗軍組成,許鑫柏任臨時團委書記,朱士昌、鄧誌華任副書記。1978年🧑🦯➡️,分院正式建立團委和首屆學生會☣️,團委由許鑫柏、朱士昌、朱家鳳、李永梅、吳克智、王鴻興👨🏽🏭、張啟良、古共偉、肖偉梁、李勤耕組成🧑🏻🎓,許鑫柏任書記,朱士昌、朱家鳳任副書記;學生會由蔡忠安🫗、任力⚙️、李克順📳、李輯超🙂、唐懷德、華時倩💆🏽、董正鐸組成🍭🦽,蔡忠安任主席🍼,任力、李克順任副主席。
1972年間,分院的教學活動陸續得以開展(主要是為當地各行各業辦培訓班),分院革委會將所有教師編入17個教研組和1個中心實驗室(直屬教育革命組領導),具體為(建議名單)💄:

1973年9月,經國家計委及國務院教科組批準,分院開始試點招收工農兵學員🍉,設高分子、無機物、石油化工👌、化工機械4個專業。招生後,教學機構改設二部二組😮💨:基礎部(基礎1組👨🏽🏫✸:數學、物理、外語、體育教學組,基礎2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教學組,基礎3組:力學、製圖🕜、機械零件、金工教學組💂🏼,基礎4組:化工原理、電工及儀表教學組),專業部(無機化工教研組、基本有機化工教研組🧑🏼🦳、高分子化工教研組🏄🏼、化工機械教研組)🧑🏿,教育革命組(圖書館⏱、教育設備組👩🏼🧏🏿♂️、教材組、校辦工廠)✍🏽,政宣組(馬列主義教研組)。
1974年分院黨委對各組🏄🏽、室幹部進行調整、充實,調整後為✈️:辦公室主任胡萬勇(兼)、組織組組長王國良、政宣組副組長鄭雲成🧍🏻♂️、教革組組長蔣淩棫、圖書館主任馮宗菽👩🦼、基礎部主任李廣友、保衛組組長劉啟生✍️、後勤組組長呂澤圃、校屬機械廠廠長魏玉峰。1976年5月,分院黨委再次對各組、室幹部進行補充,增補郭景之為辦公室副主任,李廣友🦻、魏玉峰為教革組副組長,牛平為後勤組副組長,史建興為武保組副組長☔️,宋寶香為校辦化機廠廠長。
1978年2月,分院黨委決定將各基礎課教研組集中,成立教學基礎部;將無機化工、基本有機化工💘、塗料(高分子化工)👩🏿🏭、農藥化工、矽酸鹽(正在籌建)各專業集中🎒,成立化工系👥🧙🏻♀️;將化工機械🖖🏿、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化工設備防腐蝕(正在籌建)、橡膠機械(正在籌建)🔬、橡膠製品(正在籌建)各專業集中,成立化工機械系。“一部兩系”設黨總支和負責人領導建製,基礎部書記張希林,副書記喬沛榮🔥,委員項尚田🤳🏻、劉忠東、牟國棋,負責人喬沛榮、項尚田;化工系書記劉啟生,副書記袁世忠💅,委員何北超🧝🏼♀️、周展雲、張作清🤲🏽,負責人何北超、周展雲🦜;化機系書記韋玉奎,副書記張林合🪢,委員沈鈞平、李國萊、張作友,負責人沈鈞平👩👩👦👦🧒🏽、李國萊👩🏿⚖️。
同年5月💕,分院黨委頒發《黨委各職能部門和二系🍬、一部及總支、團委的職責範圍(草案)》🔷,首次規定了辦公室、組織組👦🏿、政宣組、教育革命組、後勤組🏊🏻、保衛組、團委🕵🏼♀️、系部及系部黨總支的職責範圍。至此💆,分院組織機構真正做到任務明確、各司其職。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黨中央非常重視民兵建設,謂“全民皆兵”𓀝,“文革”期間尤甚🤛。1969年12月,總院派遣工、軍©️、革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652工程辦事處後,以解放軍為榜樣,開展“四好連隊”運動🧜🏿♀️🥠,把辦事處原有組、室編成4個排9個班📭,由工人擔任排長,之後逐步在教職工中選拔出一批積極分子擔任排長。
1970年底、1972年初民兵排又進行了兩次整組,先後建立了652工程辦事處民兵連和民兵營🤛🏼。後者營部下設三連和一排🦹♀️,分別是教改連,連長何北超,副連長孫兆忠,指導員蔣淩棫👨🏼🍼、韋玉奎👩🏼🔬;後勤連連長羅秀水,副連長沈金良🫲🏻🧑🏽🏫,指導員呂澤圃🏊🏽♀️🤏、史定方;工廠連連長魏玉峰,副連長張平安,指導員萬關華、張永貞;機關排排長唐紹華、牟國棋。民兵營營長劉啟生,副營長胡萬勇,指導員丁西三、張希林🤸🏽♀️,參謀楊勝龍。另🌑,各連挑選人員組成基幹民兵連,楊勝龍任連長、劉啟生為指導員。
1975年根據毛澤東“民兵工作要做到組織落實,政治落實,軍事落實”以及周恩來總理在第四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認真辦好民兵”的指示🏄🏽♀️,分院於1月27日至2月1日再次進行民兵整組。這次整組主要是建立各級民兵🫲🏽、保衛、消防“三位一體”的組織,提高廣大民兵對加強民兵建設之戰略意義的認識,鼓勵民兵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的階級鬥爭,在鬥爭中鍛煉🥷🏼、改造、提高自己。在進行整組的基礎上,分院結合自身發展,將原來的民兵營發展組建為民兵團,團長彭國彪🧏🏿,副團長孫錫才🫰🏻、許鑫柏🪔,團政治委員胡萬勇,副政治委員章華權,團參謀長肖友和🔠,副參謀長楊勝龍。民兵團下以支部為單位設7個連隊和1個直屬排(不設營一級組織)。
順便一提,當年基層民兵中還有武裝民兵或基幹民兵的組織形式,後者在特定時期內訓練很專業並“常年”配備交通工具和武器,執行“特殊”任務。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打倒後,四川分院是否繼續辦下去的議論在滬、川(自貢)兩地此起彼伏。經總院🌒、分院領導無數次的奔波🪚、反映和上海、四川、國家教育部領導的關心🔇、理解和協商📷,最後經國務院批準🌡🌹,1979年7月24日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停辦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和成立四川化工學院的通知》([79]教計字302號)文件,分院的辦學歷史到此劃上了句號。
從1965年652工程辦事處成立到1979年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撤銷(成立四川化工學院),在這15個春秋、5500個日日夜夜裏,支撐分院“運轉”的正是這些組織機構👵🏿。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的現四川理工學院,辦學規模今非昔比,組織機構也更加系統完備(原來的總院現沐鸣平台也同樣如此)。如今💷,我們梳理總結分院建設期間的組織機構及沿革,一可以使我們兩校的後人能夠了解清楚這段艱難曲折的辦學歷程的細節,二可以緬懷前輩們為此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所取得的不朽功績,為未來更大的發展註入精神動力和源泉🚰。

圖片說明🦇:籌建上海化工學院四川分院部分領導-左起蔣淩棫、魏玉峰🍄、丁西三🫘、錢昌彬、龔德明(1990年夏👪,四川輕化工學院校慶25周年宣傳冊)

圖片說明👨🏿⚕️:1980年初四川化工學院成立後的首任黨委書記隆貫一(左)和首任院長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