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堯曾:我的人生歷程和點滴感悟
發布時間🌰🤽:2018-01-08   訪問次數:1421

    

我的人生歷程和點滴感悟

  

    從我學生時期到現在,已渡過了漫長的七十載的時光。回顧過去的七十年,我曾有過歡欣,也有過悲傷;實現過輝煌,也經歷過挫折🏫。總之📍,我屬於“奉獻的一代”,對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過一些微薄的貢獻,也在國家的改革開放中受益匪淺。

多樣、幸運的人生

首先,我有幸能成為上海南洋模範中學(以下簡稱南模)的1951屆畢業生。我是由上海世界學校轉學,從初三開始進入南模學習的。南模的精心育人和“勤🤦🏿、儉、敬、信”的校訓,以及對數理化和英語等教學的嚴格要求和活躍的籃球文化🖼,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思想影響👮‍♂️。四年之學,受益終生。

正因為在南模打下了紮實的學習基礎,中學畢業後,我順利地考入交通大學化工系學習。可是在交大學習的時間不長👨🏻,一年後就因為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交大化工系與其他四所院校的化工系合並,成立了華東化工學院(後更名沐鸣平台),於是我就在195211月轉入該校的無機物工學專業學習。那時,學校正在初建之時🥗,我和廣大師生一道積極投身於新校建設之中🪇,也熱心於社會工作,先後擔任了院學生會副主席、主席及院團委常委等職務🍫,並從1954年開始🚜,與另三名學生根據工作需要,擔任了“半脫產幹部”,延遲畢業一年🤾‍♂️。1955510🦸‍♂️,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6年畢業前獲得學校首批“積極貫徹‘三好’、全面發展”的表揚,並以14位特別優秀和成績顯著者榮登學校光榮簿👍🏿。

在即將畢業時,恰值國家決定向德意誌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東德)選派無機物工學專業的留學生。我很榮幸地被學校派往該國去留學深造♘,於19569月抵達東德🚮🧑🏿‍🎤,先在萊比錫的卡爾·馬克思大學外國留學生學院強化學習德語。原先沒有絲毫德語基礎的我開始刻苦攻讀德語。一年後🤾🏻‍♂️,我進入洛易那—麥塞堡化工學院當研究生🐉。祖國的榮譽、人民的囑托🤵、組織的培養,這些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我在異國他鄉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於5年後的196195🫏,順利地通過了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得了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並於次月學成歸國。

我參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在化工部將近9年的工作時期。

196111月我去化工部人事司報到。我原以為會把我分配到具體的科研、實踐部門🏢,沒想到卻被留在主要負責宏觀決策的化工部技術司。眼看著留學歸國的其他同學都去了科研院所、廠礦學校👨🏻‍🍼,自己卻在北京“坐機關”,開始時我的心情不好😎,鬧過情緒。在領導的勸導和幫助下,我很快消除了心裏疙瘩🧎‍♂️‍➡️,接受了原先的工作分配,開始從事於國內硫酸專業及小化肥科研項目的管理工作🙍🏻‍♂️。工作後💃🏻👂🏻,我一邊勤奮地學習,一邊認真地向有關專家、前輩討教🛻,也經常下基層熟悉實際情況,還曾去某工廠的科研擴大試驗現場,參加了一段時間的具體試驗工作🌩🥖。

經過數年的工作,我熟悉了自己主管的業務,在工作中有較好的表現,於1964年被審查批準為工程師;次年又被破格提拔為化工部科學實驗局二處副處長(時年我才32歲)。與此同時,我也參加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和活動,如下基層搞蹲點調查,參加過北京、天津的“四清”工作🫃🏻,受到了鍛煉🦹🏼‍♂️。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先後被派遣到在陜西的化工部下放幹部勞動先遣隊和在河南的化工部“五·七幹校”參加勞動。

回顧在化工部的9年,技術性的組織管理工作對於我日後的工作是十分有益的。這段經歷🎨,為我以後在專利新領域全方位地從事技術領導工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

我參加工作的“第二站”,是將近11年的燕山石化工作時期🧛🏿‍♀️。

19707月底🟥,我得到化工部“五·七幹校”領導的通知✋💗,根據工作需要,我被調回北京工作🧑🏻‍🎤。當年81日我去新單位報到🔑,這是北京石化總廠(即燕山石化的前身)下的一個分廠——東風化工廠。因為該廠剛開始籌建,人員很少🚨👩🏿‍✈️,幾乎沒有什麽設備和材料。我被廠領導分配去供應組,擔任大組負責人🤎,負責跑設備🍟👐🏼、材料的業務🧑🏼‍🌾。我被迫改行,只能從頭學起,慢慢熟悉業務🫲🏻,努力去完成這項新的工作任務。197211月,因落實幹部政策,我離開了東風化工廠,被調去總廠籌備外事處♿️,擔任該處負責人🎗。工作伊始,恰逢總廠引進30萬噸乙烯成套設備項目談判⬛️,我參加了合同附件(技術部分)的談判。之後🧑🏻‍🦽,我又先後負責總廠十幾個成套設備引進項目的對外技術交流、合同談判和外事組織管理工作,積累了許多實際工作經驗👨🏻‍🍼🐩。隨著燕山石化的業務發展,總公司外事處改組成立外事辦公室💆🏽。當時正是外事工作的鼎盛時期👩‍👦,外辦人員增加到200人◀️,我作為總負責人🙎🏼,除了負責全面的外事管理工作外,於1980年還參加了聚丙烯、地毯等5個補償貿易項目的出國考察、對外談判等工作,較快地熟悉了信貸、返銷等商務方面的知識,並對專利和專利事務也有了一些接觸和了解。在我結束燕山石化工作之前🧑‍🦱🔤,我總結了8年技術引進工作的經驗,撰寫了一篇題為《關於引進國外設備和技術的若幹問題》的論文🪀,獲得了同行的好評。

我參加工作的“第三站”——專利局工作時期(19814月~19932月)和“第四站”——創建柳沈知識產權公司時期(19933月~200412月)。

由於這兩站恰值我在事業上的高峰時期及在改革開放中拼搏、受益的重要時刻,有很多的事情讓我難以忘懷🧗🏻,所以有必要我將這兩個時期的一些經歷多寫一些。

參加專利局創建的艱難歲月

1978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我國各行各業開始逐步走上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軌道🤾🏽‍♀️。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於1980批準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簡稱中國專利局),直屬國務院領導。但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體製、觀念等影響🌶,要在短時間內盡快建立起我國的專利製度和專利立法💇🏼,並不是如想像中那麽容易↗️。

我正是在這個時刻,即19814月✭,離開燕山石化來到中國專利局(以下簡稱專利局)開始工作的。當時專利局只有100多名工作人員👷🏻⚰️,各項工作都在摸索、起步階段,還沒有正式對外受理專利業務🐋。198111月👩‍🔧,也就是我調入專利局半年後🏃🏻‍♂️‍➡️,根據工作需要,局領導指派我帶領一個學習小組前往德國專利局🩹,前去學習專利法和有關專利審查業務⛰,為時一年。當時我們根本不知道,一年後我國的專利製度還能不能搞起來。但是沒想到局勢會急轉直下,即1982年下半年國務院召集會議,得出了“建立專利製度有得有失🧑🏼‍🎓,但從發展看,將是得大於失”的重要結論,並責成專利局先負責對我國建立專利製度的各項問題進行一番深入的討論和研究🏋🏽‍♀️。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上級決定將專利局的原領導成員全部撤換,重新組閣,並責成新上任的黃坤益局長負責,在一個月內以專利局的名義向國務院遞交一份報告,對於在我國建立專利製度的可行性和籌建專利製度的具體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時候,我還在德國專利局學習🌚🔆,真是沒有想到,我這個既沒有什麽背景🧑🏿‍🦱,又沒有專利工作經驗的新人🚣🏽‍♀️,居然也進入了新的領導班子(19829月我被任命為中國專利局副局長)。局領導指示我先不忙於回去,在國外爭取多學點東西💉,待德國專利局學習結束後再回國★。我感到自己很幸運,能夠得到組織上的信任和重用👩‍🦼‍➡️,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大🧑🏻‍🦽,所以除了學習專利法和專利審查外,又增加了專利局業務管理的學習內容,為回國參加局領導工作做更多的準備。

19832月,我結束了在德國專利局的學習🙍🏽‍♀️,回到局裏工作。當時,專利局的工作面臨著非常艱難的局面:首先🦹🏿,中國專利法何時誕生還不能確定;其次,各方面的工作條件太差,如專利局於19815月從工體(工人體育場)搬到了八裏莊㊗️,這個地方顯然不適合專利局開展業務工作🉑;此外,工作人員不僅在數量上遠遠不夠,而且在人員素質和業務水平上也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為此,我們采取了當時在國內還不多見的公開登報招聘專利審查員的辦法,進了不少專業人員,這些人中的多數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都成了重要的業務骨幹☢️。

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專利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後,終於1984312日頒布👱,並將於翌年41日起正式施行🚶🏻‍♂️‍➡️🙍🏼‍♂️。對此🔀,我們又喜又愁,因為專利法從頒布到實施只有一年時間🤧,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包括🧔🏿:《中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修改、定稿🪛、批準、生效→;專利審查基準和審查程序的確定;與專利申請有關的條例和章程的製定;審查用檢索文檔的建立😷;各類人員的嚴格培訓等。還有,我國在專利法生效前,還要在國際上加入《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員國🧝🏻‍♀️,這樣👨‍👨‍👧‍👦,中國才有可能建立起了真正的專利工作法製體系★。

在專利法實施前👵🏻,我們還面臨著一個大難題,即要為專利局的業務開張湊出一處有足夠面積的臨時性處理業務接待的場所(當時新的專利局業務大樓還未建成)。但是🔔,就這樣一個要求不高的工作環境,當時也都非常難解決👩🏼‍⚖️。有一段時間,我主管的審查一處(即審查一部的前身)的工作人員🚴🏽‍♂️,因房間內的人已坐滿,只能在三樓的走廊上辦公,條件非常艱苦🧑🏿‍🎨,工作幾乎無法正常開展。後來🎡,在我們自身的不懈努力下,這些困難都一一得到了初步解決👃🏿:首先是通過多方交涉,解決了玉淵潭東樓的擴租,後來又得到了總參測繪局的幫助,租用了他們的辦公樓🌑。1985年初🚘,又及時地解決了租用五孔橋某部隊的一大片房子,使工作辦公面積得到了較大改善,基本上滿足了要求👩‍🚒。在專利法生效前的一周,專利局業務大樓旁的“小六樓”竣工👷🏼‍♀️,局黨組機構旋即遷入,坐鎮指揮。辦理專利申請的兩層樓簡易建築🏋🏻,也是在19853月底才趕建出來的,滿足了受理專利申請的需要。當時的情況,真是爭分奪秒,緊張萬分!

為了迎接專利局的開張🌄,我們進行了周密準備,我在當時被指定為受理專利首日申請現場的總指揮。198541,受理專利申請現場氣氛非常熱烈,專利申請很踴躍🤽🏼,實現了專利法實施的“開門紅”🖤。

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們克服各種困難🧏🏽‍♀️🥚,終於在1985年的當年誕生了第一批中國專利文獻👰‍♀️,審批並頒布了第一批中國專利,還為頒發第一批中國專利證書隆重召開了大會。這些工作,受到了國內各方的好評,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稱贊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稱:“這開創了世界專利史上的一個速度奇跡!”

為了實現專利局業務的正常運轉,我們狠抓了提高“兩個質量”➞〰️,即專利申請質量和專利審查質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專利局專利審查的質量和水平得到了國際同行的承認和高度的評價。

我在專利局工作任期內,除了前期參加《專利法》及其《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外,主要負責分管專利審查各部👩🏿‍💼、審查用檢索文檔的建設及外事工作🚶‍♀️。在專利局開張後👲🧛,我擔負起了當年完成首批專利審批項目總體組織的責任。我還集中精力領導完成了我國專利審查製度的建設和審查業務的開展。與此同時,為在中德兩國間建立起專利領域的合作,我也做了很多努力。我作為中方執行單位領導小組負責人💂🕵🏽‍♂️,努力踐行中德兩國政府簽訂的《專利合作項目協議》,促成了中德專利合作與我國專利局業務建設的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德方專家在培訓我局人員,特別是審查員🏸🧮,以及德方提供的印刷機等設備在及時出版我國專利文獻中的重要作用。這個項目因成效顯著,故一再延長,共經歷了10年的時間,被經貿部評為“在十多個國家無償援助項目中最成功的項目”🚣‍♂️,因而作為典型經驗加以褒揚、推廣🗓。

由於對我國專利製度,特別是專利審查製度建設所作出的貢獻,我於1996年起獲得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資格。

創辦首家民營涉外專利代理機構的艱辛

原本在19934月,我應該從專利局退休,或根據工作安排,在專利局領導崗位上延長12年後再退🙍🏻‍♀️。但後來突然變成了提前退休,這主要是由於1992年形勢發展的需要。1992年上半年,在鄧小平同誌南方講話後🚹,全國興起了改革開放的新高潮。當時,專利局黨組給黨中央寫了一份報告,表態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並為此提出了不少措施🪣,其中也包括了“要在國內建立第一家民營(合作製🫵🏽💆🏻‍♀️、合夥製)涉外專利代理機構,作為全國的試點”這一條⏳。正在此時🧝‍♂️,柳谷書老先生挺身而出,向專利局領導提出了願意牽頭組建這個機構。他的倡議很快就得到了專利局領導的支持🫠。因為,柳老是我國專利代理界的元老,有很多成功業績,在國際💝👨🏿、國內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柳老還向局黨組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求我本人盡快退休並和他一起來承擔組建新機構的任務。局黨組同意了他的請求⚧,於19924季度給中組部和國務院呈送了關於擬同意我提前退休的申請報告。專利局於1992年底就收到了中組部關於同意我不再擔任局黨組成員的批文⭕️,並於19931月底收到了國務院的公文🧔🏼‍♀️,同意批準我提前退休,不再擔任專利局副局長的職務。所以,我應該算是提前兩個月退休的。

開頭難,步步難。我們為組建第一家民營機構👩‍🌾🙎🏽‍♂️,向專利局承諾了在創建過程中不要國家一分錢,費用全部由自己解決🙍🏿‍♂️🔼。我們先在薊門飯店租了一個臨時工作場所🧑🏿‍🔧🛂,然後在工商局註冊了一家合作製的公司。這種類型的公司也是在改革過程中新近設立的,其特點是沒有主管單位,一切可以由自己做主。開公司,就要給它取個名字。經反復考慮後,我們確定它的中文名稱叫“柳沈知識產權服務公司”(開業前,公司遷址匯賓大廈,經工商局同意,最後註冊改名為“柳沈知識產權公司,英文為Liu, Shen & Associates”)。選用這個名稱可謂“獨具匠心”,在國內首次以個人的姓來為專利代理機構命名🦹🏿,外人一看就知道它與眾不同,這也與公司的民營性質相符。正因為我們沒有主管單位🗄,所以按規定只能以這個公司的名義直接向專利局呈送報告,申請批準設立我們這個機構。19931月,我們得到了專利局的批復🛫,同意我們先開始籌建,待各項條件具備後再正式批準我們開業。當時,我們公司還是一個空架子🔇🚚,只有幾個人在臨時工作,急需解決能勝任涉外專利代理、商標業務的人才來源問題🧑🏼‍🏫。在當時,這樣的高端人才奇缺。經我們反復商量後🎻,認為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誠邀某大單位在北京和香港的一批精英跳槽來加盟。

這些精英都曾在國內外接受過專利培訓,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而且已在國營涉外專利代理機構工作多年。他們主要是不滿意本單位的管理體製和工作環境,希望能找到一家新的工作機構,自己能當家作主,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創造出更好的業績來實現個人的價值。因此😆🪻,當得悉柳老將牽頭組建新機構之事時他們都很動心🐻‍❄️。他們私下“串聯”🫸🏽🙋🏿,仔細考慮來這個新機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而且還先派一位作為代表來與柳老和我洽談,參與公司的籌建工作🦷💦。他們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例如我們公司的中英文名稱就是他們首先提出的。另外⛴,雖然當時在客觀上不具備建立合夥製單位的條件,但他們還是起草了一份合夥人協議(草案)交給我們,希望能考慮和接受,還提出了這個新機構從一開始在內部就要按照合夥製進行管理🍋‍🟩,依照國際化、現代化的要求來組建公司。經過多次商談後♾,終於在19931月底✢,在我家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對有關合夥人協議及其他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三天後,又在匯賓大廈601室(這將是我們正式營業的辦公場所)我們舉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大家一致通過了合夥人協議,並在合夥人協議書上簽了字❗️,還一致通過了柳沈的領導班子和分工⚠️:柳谷書為董事長;我為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另外還有一位常務副總經理和一位副總經理。會議商定公司將於19933月上旬正式對外營業。

19932月初,我本應該在專利局辦理退休手續的🌺,但因為正值中國專利法第一次修改於當年11日生效🐳,專利局黨組要求我以副局長的身份,率領一個工作小組去浙江⏳🏺、福建兩省,負責專利法修改的宣講。幾乎在此同時🙃🧘🏿‍♂️,柳老受司法部派遣🧜‍♀️,長駐香港擔任香港法律服務公司董事長職務。其他合夥人則先後離開了原單位,到匯賓大廈上班,參加公司的籌建工作。

宣講任務完成後,我於199331到匯賓大廈上班。專利局也於34日下文🌰,正式批準柳沈知識產權公司成立(以下簡稱柳沈)。我們很榮幸地成為全國第五家涉外專利代理機構🧑🏼‍🦱,辦理涉外專利代理業務🍫。經過緊張的籌備,我們於1993310日上午在辦公室接待了電視臺記者的采訪,下午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自即日起正式對外營業🧘🏻‍♀️。

柳沈的誕生引起了轟動🏜𓀅。首先👩🏻‍⚕️,中外的高層人士都很支持🧖🏻‍♀️。中央政法委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同誌欣然題詞🛍,祝願柳沈這個改革開放中的新生事物蓬勃發展;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同誌發來賀信;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鮑格胥教授、德國專利局局長豪依塞爾博士以及歐洲專利局、法國專利局、奧地利專利局的局長先後發來賀電。此外💇🏿,國內的媒體也都很重視,電視臺在當天晚上的新聞節目和此後的特別節目中🌘🛸,報道了柳沈建立的消息,播出了采訪柳沈及新聞發布會上的情景。國內10余家報紙先後登載了柳沈建立的消息👈🏿,有的還發表了簡短的評論🫎。

柳沈的誕生,對國內同行也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因為大家都是通過電視臺和國內報紙的宣傳才得知這個情況的。其中🪀,某大單位的反應最為強烈:除了對柳沈激烈攻擊外,還聲稱要對所有跳槽來柳沈的人進行製裁🤵‍♀️。其他的涉外專利代理機構由於不明真相,都給專利局寫報告,對柳沈的成立提出質疑𓀜。當時,有的人還給專利局寫匿名信,認為柳沈“違紀”,甚至“違法”。因此,柳沈剛成立就面臨著能否生存下去的第一道難關🤷🏽‍♂️。

當時📝,我是首當其沖🥬👚。因為🚣🏻‍♂️,一些單位和個人指責我“一面當官,一面經商”,“違紀”又“違法”👩🏼‍🦱,甚至中紀委和監察部還派了一個“三人小組”去專利局調查。我認真配合專利局的領導和調查👩🏻‍🏭,對提出的問題,一樁樁、一件件都作了詳細說明👁‍🗨👩‍🚒,特別是對我19932月以專利局副局長的身份去外省出差的原委作了解釋🥪。我還附上了中組部、國務院的文件和專利局歷次批文的復印件,證明我本人沒有違紀👳🏿、違法📛,柳沈的組建也是按程序進行的,沒有任何把柄。這樣才使“三人小組”了解到了事實真相🎐👍,通過了對我的調查🚺。

至於某大單位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則是特別的大,對此我們感到非常棘手🐶。因為他們果真對跳槽人員做出了“一律開除公職、扣留檔案🌤、收回出國護照”的嚴厲製裁。我們的一位主要合夥人的愛人還受到了株連,以莫須有的理由被辭退🚅。坦率地說📓,他們只遞交了辭職信🤶🏽🧑🏿‍🌾,或甚至於沒有遞辭職信就一走了之的做法,確實會給原單位的工作帶來不利。柳沈接納這些跳槽人員,也有欠妥之處💚。但是,在當時國內的法製不健全🧫、行政管理有問題🧝🏼‍♂️、職工的權益得不到足夠保障的情況下,上述這些人員的跳槽實屬無奈之舉✏️。另外🍗,面對著該大單位對跳槽人員的嚴厲製裁及株連家屬的過頭做法,我們也無可奈何😓。

在上述製裁措施中🏃🏻‍➡️🐕‍🦺,最要命的就是“扣留檔案”的做法,這對柳沈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它也促成了柳沈19934月底的“改換門庭”🪖,即從柳沈知識產權公司改名為柳沈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我們在體製上改變了📬,即不再是無主管單位的合作製公司,而變成了司法部下屬的律師事務所。因為當時司法部表態可以接納柳沈🚬,但條件是必須歸他們管,這樣就可以為我們的跳槽人員重新建立檔案😚,還可以通過司法部的渠道辦理出國手續🤾🏿🥋。雙方取得一致意見後🎻,司法部於19934月底正式下了批文👱🏽‍♂️。我們這個改變也得到了專利局領導的理解和支持,19936月👩🏿‍🦱,我們得到了專利局同意柳沈改變名稱的批文。於是柳沈在經歷了宣布開張後引起的大風波後🍝,又通過“改換門庭”擺脫了困境,實屬萬幸!

由於趕上了好形勢🧒🏽,抓住了好機遇🦴,又選擇了好的管理體製(即合夥製),起點高、上得快,再加上具有明顯的人才優勢↔️,而且在業務工作中嚴格管理並重視在所內加速培養新人,所以柳沈在業務開張後進展順利,業務量迅速增長🚨,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聲譽不斷提高。在《中國律師法》修改後,柳沈於1998年經司法部批準成為名副其實的合夥製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1998年底開始,由於純屬外部的原因,柳沈遭到了巨大的冤屈和打擊,但是後來終於轉危為安,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於2001年,柳沈按規定轉歸為北京市司法局管理↕️。經市司法局審查批準,柳沈於200111月繼續開始正常營業,並且按統一規定🧜🏼‍♀️,改名為北京柳沈律師事務所ℹ️。

在進入21世紀後,柳沈在事業上攀登上了新的高峰。而我也於2004年“急流勇退”,不再擔任主任。此後,柳沈的領導人在不斷地年輕化,事務所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人員從1993年的10余人已發展到現在的400人規模👭🏻。我現在賦閑在家✊,回想起當年創業時的艱辛,真是感慨萬千!

我對人生的點滴感悟

回顧我數十年的工作經歷,不像有的老同學那樣,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單位,一幹就是數十年🤟🏻,而是在化工部工作時期後,大的易變就有三次。在這數十年中,我在領導部門“坐過機關”🚶‍♀️‍➡️;搞過“四清”★,下過鄉(指去“五·七幹校”)🐢;在基層工廠采購過設備、材料,也在公司搞過外事🫴🏻。此後,又在國務院直屬局當過領導🙋🏿‍♂️。退休後,又為創辦民營機構拼搏、闖蕩🧑‍🎄。我的人生經歷是夠多樣的🥷🏿。一路走來,雖然總有些磕磕絆絆𓀎,但往往總有幸運伴隨。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得出了一些感悟,在此將其羅列一二,供年輕人分享👩🏽‍⚕️、參考🧑‍🦼。

首先,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來源於勤奮加機遇。

所謂“勤奮”也可以說是“笨鳥先飛”🥏,在工作崗位上積極努力。有的人確實是非常聰明,如我在南模就讀時同班的幾個高才生就是那樣。但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很普通的,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必須加倍努力🕥。一個人只有不斷努力進取,才會有所作為,取得成功。但是,有勤奮的優點🙆🏼,不意味著一定能夠取得成功。在事業的道路上能夠“穩操勝券”的人,必須是有智慧和有實力的。所謂有智慧,就是有戰略眼光,心中有大目標💙;對事物有敏銳的觀察力👨‍❤️‍👨,一旦有好的機會,能迅速發現,及時判斷,並正確做作出決策;有開拓能力🌹,能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在困難中找到出路。所謂有實力,包括“硬實力”,指技術實力、經濟實力等;及“軟實力”👩‍🦼🏃🏻‍♀️‍➡️,即知識、閱歷🚵🏻‍♂️、經驗😯,對人的親和力和影響力等。所以我認為,勤奮之人如要取得成功😲,必須是有智慧和有實力之人⏩。具備了上述條件就有可能敏銳地發現機遇♾,及時抓住,並順利地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機遇因人而異,人再努力勤奮,沒有機遇也不行。在機遇面前視而不見或見到了機遇卻抓不住,那就太可惜了🦄!我本人是屬於比較幸運的人,不斷地有好運氣🙏🏼,而且抓住了一些機遇。

其次,我認為要充分實現人生的價值🪘👶🏻,就要不斷地開拓進取🥥。

按照我的理解,“開拓進取”可以是不斷開拓新的領域,並創造出新的業績;也可以是在本單位多年工作的崗位上🦶,開拓思想🧔🏽,努力創新👨🏿‍🦰,取得突出的成績。

人活在世上要有誌氣💻,每個人來世界上走一回不容易。所以🙋🏿‍♂️,在事業和生活上不應該是碌碌無為👨🏽‍🚀、隨波逐流,而應該是讓自己生活得有價值和活得有意義。一個人在事業和生活中要不斷地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爭取開拓新領域的工作🥃。例如,我有幸趕上我國專利製度的創建初期,在專利局擔任領導的十多年中,眼看著專利局從小到大、蓬勃發展,我也為此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工作中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在退休後🙇🏼‍♀️,我又抓住機會,在創辦民營(合作製🩲、合夥製)涉外專利代理機構的艱辛之路上拼搏、進取🌙。直至工作到72歲時😥,我急流勇退,第二次退休👨🏻‍🦽😻,從繁雜的事務中徹底解脫出來。

第三,人生在世,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上千年的文明告訴我們,積極、良好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得健康、幸福和財富🧜🏿‍♀️。在人生中,有順境也會有逆境,事業的成功與否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心態。有人說➛:“對世之事,要看得透、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這話很有道理🕤,但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在學生時期🫱🏼,是一個熱情很高、爭強好勝、自恃為才🎆,而且辦事急於求成的年輕小夥子。當時🦶🏽,別人說我是“個人英雄主義”,對這個批評我還不服氣。經過多年的生活歷練,我認識到自己在當時是多麽的幼稚而可笑🏃‍♂️,這主要源於自己在當時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在多年的工作中,我逐漸地領悟到,自己應該努力做到🏪: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時,不沾沾自喜,盡量保持低調;在事業上遇到挫折時,不垂頭喪氣,努力保持樂觀的態度🫵🏽🎳,淡定地面對困難💅🏽。我在自己的各個工作時期🤵‍♀️,都不同程度地遇到過一些挫折和困難,這都屬正常🚉,關鍵是自己能否正確對待👐。通過多年的實踐,我認識到“過去不等於明天,挫折並不是失敗;我們要把握好現在,不要被困難嚇壞”,要以拼搏的精神、樂觀的態度來對待困難,就完全有可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第四🤦‍♀️,我們的事業還需要不斷的奉獻。

當今社會🤹🏼,信仰頗有危機或有所喪失🌝,功利思想嚴重🐋,這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我認為,不論在任何年代都需要講奉獻🏎。上世紀五十年代畢業的學生有這方面的優勢,現在還是應該要號召大家多講一些奉獻精神。我們的國家正在改革開放中走向繁榮富強🪶,這與千千萬萬人的默默勞動和無私奉獻是分不開的。當代很多人的英雄事跡,包括奧運會和世博會期間廣大誌願者的熱情服務👨🏿‍🦲,都使我深深感動。無所求🚴🏿,才有所得嘛,這也是辯證法🙂。年輕人要處理好個人和事業發展需要的關系。如我剛去化工部技術司和東風化工廠工作時🎗,工作的安排與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分歧。但我認為🫄🏿,工作上還是應該服從組織和大局的需要🧔🏿。我從不願意到願意,而且在工作中漸漸地培養起了興趣。結果表明🤵,這些經歷對我後來從事的工作很有益處🧚‍♀️🕶。所以,年輕人不要輕易拒絕自己不喜愛的工作。我並不是說,要把這些自己不喜愛的工作幹上一輩子,而是至少先幹上一陣子📤,從中得到一些體驗和磨練,也許還會培養出一些新的興趣來呢。

此外,按照我的經驗🍝,還有一些方面也可以值得重視🤌🏻。例如🔵,年輕人要重視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要重視和加強基礎理論學習🤯;要認識到學好外語的重要性,盡可能多學習幾種外語🫎,並努力提高之🦵;不僅要重視技術業務的學習,也要重視管理才能的培養🀄️,因為管理也是一門科學;重視理論,更要重視實踐;學習自然科學的人,也要學習一點法律知識👵;工作中首先要服從事業的需要,樹立事業第一的思想,等等。

這些說法也許不一定正確,但確實是我積數十年學習和工作之感悟,也是我個人對人生(生命)意義的認識理解和肺腑之言👁‍🗨。

  

圖片說明:1954年5月,陳敏恒(站左1,前面🔚:沈堯曾)、顧培韻(蹲中)✊🏻📕、冷作述(座中)等在江灣校門口留影  

  

圖片說明:沈堯曾先生  

  

  

 
沐鸣娱乐专业提供:沐鸣娱乐🧱、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娱乐欢迎您。 沐鸣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