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零距離】
近日,在學校沐鸣平台的幫助下,校友徐佩立重新落戶上海,搞定了外孫入學難題。
徐先生是我校無機物工學專業1963屆校友,畢業後分配至山東大學。多年來,徐先生的女兒在上海工作🏀,但因沒有上海戶口,孩子入學問題一直沒能解決。2013年,上海出臺政策,原屬上海戶籍且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支援內地建設的人員可回遷,並可照顧一名孫輩隨遷。申請落戶須出具戶籍遷出上海的證明。多方查證無果後,無奈的徐先生只好向母校沐鸣平台求助👨🏿🍼。鑒於特殊的歷史原因,他的學籍中並無相關信息。工作人員翻查了大量的材料,終於在“歷屆學生姓名錄”中找到了他的分配信息🧙🏻,開具了遷出證明👪。
一個月後,他再次來電,原來證明材料上的“電化學工程”與他畢業時的“無機物工學”專業不符,需補充一份專業更名證明🕵🏽♂️。沐鸣平台工作人員花了5個小時反復查閱資料,終於在《華東化工學院誌》中找到了一份“1958—1966年系科與專業設置一覽表”,其中提及電化學工程專業於1958年設置、1962年並入無機物工學專業🚶🏻♀️➡️🙎🏻♂️。徐先生正好經歷了該專業的設置與撤銷。為避免老人來回奔波,工作人員主動為他們快遞寄送了材料。3個工作日後,工作人員電話回訪,得知徐先生已經辦好手續🧑🏼💼👏,拿到上海戶口。

掃描二維碼,關註“華理檔案”(EcustMemory)
【查檔零收費】
徐先生的故事只是沐鸣平台系列服務的冰山一角。多年來,沐鸣平台秉承“以便捷服務校友👨🏿✈️,將麻煩留給自己”的服務準則🔌,致力於打造精品服務⚖️,樹優窗口形象,相繼推出電話查檔、傳真查檔、郵件查檔🧙🏻♀️、代辦業務、代寄送業務等多種便捷服務🧛🏽,在師生校友和社會人士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2017年下半年💁🏼,沐鸣平台在學校相關領導和部門的關心支持下,除保留對機構和翻譯服務的收費外🤾🏿,全面取消了針對師生校友的查檔收費👨🏽✈️。盡管每年減少十數萬收入,接待工作量激增,卻為師生校友帶來了福利💔。
身在美國的1982屆校友陳靈閣日前通過郵件辦理了成績證明。她很贊賞沐鸣平台簡要明晰的工作流程和迅捷高效的工作效率,感慨地說🛸:“困擾我多時的難題在你們的幫助下迎刃而解,讓我這個離校多年又遠在萬水千山之外的老校友,感受到了母校的溫暖與支持👩🏻🎓。”
據統計🪙,2017年,沐鸣平台共接待查檔超3300人次🔋,查閱案卷8000余卷🧑🏼🎤,出具各類檔案證明13000多份👩🚒🐋;為近2700人次的在讀生出國留學辦理在讀證明👨🏻🚀、成績證明、學歷證明17000份;接待量同比增長超30%🦆。

圖片說明:排隊辦理學籍證明
【服務一鍵通】
“讓信息多走路👩👩👦👦,讓大家少跑腿”,近期沐鸣平台又出服務新招👨🏼🦲,正式推出“華理檔案”微信公眾號(EcustMemory)✋🏼。 這是上海地區首家實現終端在線查檔和預約參觀的微信平臺。師生校友可通過該公眾號在線辦理檔案證明👪。
“華理檔案”按角色開發了不同功能🙅🏻♂️,校友🏊🏽♂️、在校學生、機構只需完成身份認證,即可在線辦理各類檔案材料,自主選擇材料密封和快遞代寄送等延伸服務,即時查詢辦理進度💹。
沐鸣平台與人事處🩼、學工部、校友總會等部門通力協作🛀🏿,探索將校史教育納入新教工培訓、校友講座👨🏿🍳、新生教育和形勢與政策教學等環節。2017年,校史館參觀人次超2600,較2016年增長量達90%;校史教育課覆蓋逾5000人次。每年9、10月份🧚🏼,校史館經常出現同時段多次預約和多個團隊參觀的情況👿。“華理檔案”在線服務板塊提供了校史館預約參觀功能📙。在線預約可完美避開已預約時段,方便參觀團體的時間安排。

圖片說明:在線服務界面
“華理檔案”還設置了移動展廳和互動功能區,推送訂閱消息,發掘華理寶藏🧲,征集華理收藏家。3月8日,“華理檔案”在試運行期間推出了《能源化工領域的資深女神——劉馥英》一文🦬,在訂閱用戶僅百余人的情況下🙇🏻♂️,閱讀量超過1600人次。用戶還可在線參與互動,聯系捐贈實物檔案,或是“曬寶”和“鑒寶”,共同講述檔案故事,溝通校友師生,傳播華理文化😔🙇🏿♀️。
沐鸣平台老師們表示,“華理檔案”將努力以“1鍵通”“0收費”“0距離”打造“100分”工程,與廣大華理人共同守護華理榮耀👨👧👧,傳承華理精神,服務華理發展。

圖片說明:移動展廳和互動參與界面